正文

感言篇:编者按(2)

调查三农 作者:许宝健


在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吸引并留住适用人才是乡镇卫生院提高医疗质量,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关键。因此,对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应当建立补助机制,中央财政对西部全额补助,对财力较好的中部地区由中央补助一半,东部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补助标准。还可设立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培训专项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予以支持。培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城、乡医生定期双向交流;为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和村医免费提供系列化的、超小型的适用技术“案头书”和教学光盘,等等。此外,为激励我国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国家应制定符合现阶段特点的、待遇更加优厚的政策,实施医疗人才的流向干预,吸引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去。

第三,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的配套改革

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内的整个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同时推进其他配套改革——主要应包括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医疗机构改革。特别是药品价格控制和药品质量控制,如果药品价格和药品质量不能控制、医疗机构行为不受约束,国家投入的医疗保障资金就不能真正用到农民身上,医疗保障制度运作的成本将会越来越高。

鉴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医疗机构不会去主动控制医疗费用。甚至有些地区出现农民“参合”后,医疗费用随即增加,“参合”农民获得的补偿数额还没有增加的医疗费用多,“参合”农民不但没有受益,反而增加了负担。长此下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会失去对农民的吸引力。所以,对医疗费用的有效控制和对医疗机构的有效约束,不但涉及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涉及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民心中的地位,还涉及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一些试点地区的做法是: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制定基本用药目录和基本检查目录,医疗机构与财务部门共同签署支出等。定点医疗机构一经确定,应与其签订有关协议。定点医疗机构应遵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规定,如医疗费用的后付制,基本用药目录、基本检查目录、特殊检查要求等。一旦医院违背有关规定,经办机构有权拒付有关费用,以此来控制医疗机构为了自身利益而出现“过度检查”和“过度用药”,或对农民的不合理收费。另外,对县级以上医院转诊,应从严控制,通过专家小组的形式,定期审批。从而为“参合”农民提供安全、廉价、有效的医疗服务。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的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共中央已经决定,2006年还将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的推进力度,较大幅度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范围,争取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

经济日报农村版推出的“透视农民看病难”系列报道,通过一系列不同角度的生动案例,将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深入浅出地报道出来,意义深远,反响巨大,效果很好。希望社会各界进一步关心这个问题,多尽心、多献计。我们相信,只要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方针、目标和原则,精心组织,积极探索,扎实工作,狠抓落实,一切从维护农民群众实际利益出发,就一定能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项惠及九亿农民健康的好事办好,实事做实,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二)办法总会比困难多

贫困人群的看病难问题,我已经关注了很长时间,几次要做这个选题,总是因为这个或那个原因没有付诸行动。去年上半年我率队到江苏、河北搞读者调查,看到了许多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案例后,再也按捺不住,于是决心来做这方面的报道。

“透视农民看病难”系列报道整个篇幅达到24个整版,历时3个多月,跨越了2005和2006两个年度,这不仅在本报是从来没有过的,在其他媒体也是非常罕见的,但作为该系列报道的策划者,我却始终高兴不起来,心情一直很沉重。这种沉重感不仅仅来源于我是一个新闻人,同时因为我也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对农民看病难有切身体会。同时,我还有医学学士学位,当过临床医生,是白求恩的“追星族”。另外,我还做过几年的卫生行政官员,搞过药品监督,抓过医院管理,体会过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尴尬与无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