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分崩离析的帝国(1)

大国衰落之鉴 作者:刘景华


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

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问题,很少得到学者的认真重视和研究。当代土耳其历史学家,多把注意力集中在描述土耳其人早期的辉煌和近代的复兴;西方一些学者也往往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奥斯曼历史学家的观点,把土耳其社会中所存在的一切缺点和短处,全都归咎于已经倒台的奥斯曼帝国统治者施行的苛政,甚至把奥斯曼政府末期所犯的各项错误也都一概归咎于整个奥斯曼文明。而且,由于资料欠缺、语言障碍和以往研究积累的不足,大量17、18世纪的奥斯曼档案还几乎原封未动,其历代志略也很少有人注意。这一时期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史和社会史,几乎完全没有研究。至于政治史的研究,也很少能在19世纪历史学家哈默和津克森已达到的水平上再有提高。因此,在论及帝国衰亡的问题时,很难有更权威的第一手资料。

根据现有资料和一些学者的论述,大致可从政治体制、社会经济生活、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变化等方面来探索帝国衰亡的部分原因。

首先,长期作为帝国行政管理体系之重要支柱之一的奴隶制近卫兵传统(古兰制)的瓦解,是促使帝国衰落的重要因素。“古兰”制的精髓是从奴隶中培养忠实于素丹的战士和官吏,避免使突厥人贵族执掌国家行政和军事大权。这些以特殊方式培养出来的基督徒后代,从小被强制接受伊斯兰教伦理和价值观教育以及军事训练,完全成为素丹个人的奴隶,他们虽然享有特权,却不允许出现违背主人意志的行为和思想,甚至没有资格使子女继承财产和地位。后贵族们采用种种手段挤进近卫军,改变了这个阶层的性质,使之成为危及素丹权位的保守势力。

奥斯曼武装部队也因近卫军兵团性质的变化而开始衰落。在基督教青年中征兵的传统被废除;近卫兵不得婚娶的规定也已失效。塞里姆二世时,允许近卫兵子弟继承其父业从军。他们不再是奴隶身份,而是自由人。于是,其他穆斯林自由人也能因此得到从军机会。17世纪中期,近卫兵数量增加到20万人,但其战斗力却明显减弱。相反,在骚扰百姓、鱼肉乡民方面却不逊于任何封建时期的军匪。17世纪初以后,近卫兵团甚至能够随意废立素丹、控制政府部门。但在国外战场上,他们却没有丝毫战斗力,加之武器装备十分落后,根本对付不了欧洲新式军队,因此,他们接连败给一度为自己看不起的敌人就是必然的了。

其次,争夺素丹权位的宫廷斗争使奥斯曼政治混乱。素丹的血统继承原则使得历代素丹的子孙们都以激烈的生死角逐来决定最后的继承者,夺取了权位的素丹也极力限制和迫害自己的兄弟子侄,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凡认真研究过奥斯曼历史的人都能注意到,奥斯曼的前10任苏丹个个聪明有为,是驰骋疆场的英雄。但后来的统治者又大多无能和堕落。据统计,苏莱曼大帝之后的17位素丹,多数是无能之辈,他们在位的平均时间只有13年,还不到早期的10位素丹执政期的一半。这并非出于巧合,而是由土耳其实行的一种抚育和选择制度所决定,这种制度不可能产生有为的统治者。

奥斯曼素丹实行多妻妾制,他的后宫有众多嫔妃。这种制度保证了素丹总能有足够数量的直系继承人,但后果则是后宫纷争激烈。为争夺素丹宝座,素丹的儿子们经常手足相残。穆罕默德三世于1595年一下子杀死了19个兄弟,乃至于后来王室中很难找到正统的继承人。1603年后,为保证王朝的延续,在位素丹采用软禁方法将自己的兄弟关在内宫。这种深宫生活培养不出勤奋有为的统治者,只能养出软弱无能的享受者。而且,他们出“禁闭”之前不得养育子女,于是,新素丹登极时根本不可能有子女,而当他们去世时,子女都还没有成年,这就造成了宠臣和内宫长期当权的局面。因此,10代以后的素丹不再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臣民,国家大权旁落于后宫女眷或权臣“帕夏”(pasa)手中,素丹则成为被操纵的傀儡,国势也越来越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