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纳溪大战,百炼成钢(3)

朱德的非常之路 作者:刘学民


拂晓,随着总攻信号的发出,朱德带着敢死队突然跃起插入敌阵,同敌人展开了白刃战。

北洋军面对着突然袭来的护国军,早已吓得魂飞天外,四处逃窜。

敢死队员们个个如猛虎下山,越战越勇。

后续部队上来了,一杆绣有“朱”字的队旗指向敌阵,接连夺下北洋军的几处阵地,直冲到吴佩孚的司令部,大获全胜。

然而,失利的北洋军又重新集结兵力,向护国军阵地反扑过来,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战事旷日持久,仗越打越艰苦。

3月3日,消息传来,护国军左路军被迫放弃叙府。

4日,蔡锷下令暂时撤出纳溪,退至大洲驿一线休整待机。

朱德支队奉命担任后卫。

以棉花坡为中心的纳溪保卫战,在护国讨袁战争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那时,除云南、贵州外,其他各省还没有宣布独立。

袁世凯的北洋军声势浩大。

而纳溪之战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使其死伤三四千人。

同时,还为全国的护国运动赢得了两个多月的宝贵时间,促使全国讨袁护国之声风起云涌。

朱德支队在这次战役中,从2月19日投入战斗到3月7日撤出,浴血奋战16个昼夜,在生死搏斗中,始终坚持在第一线,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顽强的战斗能力。

全国范围的讨袁护国运动,发展很快。

3月15日,广西将军陆荣廷宣布独立,立即出兵湖南,并准备向广东进军,对袁世凯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在一派护国讨袁的大好形势之下,3月17日,蔡锷决定对泸州发动第二次进攻。

进攻部队分三路,金汉鼎、朱德支队和义勇军张煦支队为右路,向纳溪推进。

而朱德支队在右路中,又担负着主攻任务。

因此,蔡锷于3月15日在大洲驿总司令部召见了朱德,向他说明了作战意图。

18日拂晓前,朱德支队开始发起攻击。

前方敌军为北洋军第七师吴新田旅的第二十七、二十八两个团,不仅武器好,战斗力强,而且兵力超过朱德支队的3倍以上。

这一带地形复杂,山峦起伏,路窄林密,渠沟水网纵横,易守难攻,前进十分困难。

经过5个昼夜的激烈战斗,朱德支队连续突破了北洋军的几道防线,直插到距泸州只有十几里的南寿山附近。

作战中,朱德不仅注重战术的运用,同时还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支持。

农民们不仅为护国军送粮食,运弹药,抬伤员,还为护国军送情报,甚至直接参加作战。

一天,有个牧童跑来找到朱德后,非常神秘地说:“我知道北洋军的大炮藏在什么地方。

我带你们去!”

朱德抚摸着牧童的头,称赞说:“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好娃儿!敢冒死来报告敌军炮阵地,还要带我们去。

要的,长大了也是个好样的。”

立即吩咐左右,快去弄点吃的来,吃饱了,好去执行任务。

然后,他同参谋们商量派一支突击队,随牧童迂回到敌后的炮兵阵地附近,隐蔽起来。

当护国军进攻开始后,突然出其不意地进攻敌炮兵阵地,夺取后,战火为号。

朱德看到敌人后方浓烟滚滚腾空而起,知道定是奇袭成功,立即命令部队发起冲锋。

顿时,号角号、喊声、杀声震撼着山野。

北洋军腹背受敌,还弄不清后院怎么失火的。

这时,又遭到三支队猛烈炮火的袭击,阵脚大乱,北洋军纷纷夺路而逃。

从17日到23日,一周之内,护国军在绵延百里的战线上,重创了北洋军,毙伤敌人900多人,缴获大炮7门、机枪9挺,步枪900余支,炮弹200多发,子弹13万发。

护国军的节节胜利,使袁世凯内外交困、众叛亲离,被迫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并密令督军陈同蔡锷商议停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