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 党指挥枪 枪服从党(1)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作者:人民出版社


1954年,人民解放军全面展开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对我军传统的政治工作制度是否过时,一度在军队中曾有不同认识。毛泽东得知此事明确表态:军队还是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我军政治工作的传统不能丢,军政双首长制不能变!

毛泽东在审阅《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时,亲笔恢复了一句被删掉的话:“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被称作“生命线”的政治工作,既非攻守之道,也非谋略之策,而是人民军队独有的治军方略。毛泽东用兵如神,不仅在于他的战争指导艺术出类拔萃,更在于他统帅的军队是与其他军队迥然不同的人民军队。党的宗旨注入了这支军队,赋予了这支军队的军魂。这支军队拥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因而能够战胜任何艰难困苦,压倒一切强大敌人,一往无前,无敌天下。

翻开中国近代史,有枪就有势,枪多就势大,几乎成了一个不变的定律。各种各样的军队曾蜂拥登场,各领风骚。

谈笑风生的毛泽东,挥斥方遒。他曾经将中国近代军队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的清末新军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军完成了推翻清王朝的任务,却沦为军阀割据、鱼肉民众的武装;第二代是国民党建立的国民革命军,也曾经是一支革命的军队,后来又变成了蒋介石屠杀工农、镇压革命的工具。

而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为标志建立的人民解放军,在中国政治、军事舞台上,增添了一支崭新的武装力量。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第三代军队,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这支军队,也是产生于中国大地,成员多来自农民,思想意识依旧没有摆脱其固有的局限性。如何领导与改造这支军队,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型人民军队”,当然成了最大问题。

深谙中国历史与国情的毛泽东,对自己统帅的这支军队有着透彻的理解。要改造好这支军队,就必须让其彻底摆脱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狭隘意识。实现这一点,首先必须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革命目标。毛泽东悟透了这番道理。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刚刚遭受到挫折,急盼革命成功的官兵灰心丧气,部队中逃跑成风,5000人的队伍到永新县三湾村时,剩下不足千人,军心涣散,几乎已不战自溃。

著名的“三湾改编”,就发生在一间普通的杂货铺——“泰和祥”杂货铺里,毛泽东将部队缩编成一个团,并创造性地在部队中建立起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基本制度。班排设党小组,营团建党委,“支部建在连上”,连以上设党代表,部队一切重大行动,必须经过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从而在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立了人民军队“党指挥枪”的铁律。

从此,仍是这支破衣烂枪的队伍,却列队整齐,目光炯炯。官兵知道了为谁打仗,懂得了为谁扛枪。党的战斗堡垒筑在了最基层,筑在了斗争的最前沿。

井冈山斗争,形势异常艰苦,红军数度濒临绝境,但始终军心不散,队伍不垮,反而日益壮大,“支部建在连上”正是最根本的原因。

一支军队的改造,绝非朝夕之功。1929年,在红4军转战赣南、闽西时,又起争论。

周继强(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当时到红4军担任临时军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的一位负责人,挑起了关于建军原则的争论。一些同志对重大决策由党委、支部讨论决定非常不习惯,认为党委领导是“自上而下的家长制”,甚至把党的领导说成是“书记独裁”。部队中极端民主化的错误倾向也很严重。

1929年6月22日,福建龙岩小城,红4军召开第七次党代表大会,毛泽东在前委书记改选中落选,他离开了红4军,到了闽西特委。随后召开的红4军“八大”仍未正确地解决问题。由于红4军中思想不统一,军事上也吃了败仗,许多同志这才认识到毛泽东是正确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