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指挥下,八路军、新四军纵横驰骋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发动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展开游击战争,掀起了人民战争的狂涛巨浪,造成了日本侵略者葬身的汪洋大海。
中国共产党成为持久抗战的中流砥柱,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军队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与人民休戚与共,人民军队在战火中壮大成长。当抗战胜利的锣鼓响起,它再也不是在黄土高原求生存、求发展的弱旅,而是拥有132万部队和260多万民兵的雄师。
毛泽东的领袖与统帅才能,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挥洒。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他全局在胸,细部在目,从容不迫地指挥人民解放军向着夺取中国革命战争最终胜利的目标迈进。
1947年12月,毛泽东总结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经验,制定了指导我军作战的著名十大军事原则。无比深奥的战争哲理被他言简意赅地用区区几百字就无比清晰地表达出来: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农村,后取大城市;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包围并力求全歼敌人;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
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待条件成熟时夺取之;
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
善于利用两个战役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但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这些军事指导原则,寓深奥于浅显,他的各级指挥员都能灵活掌握,得心应手地将之运用于各个战场,将敌军打得魂飞胆寒。
姚有志(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原部长、博士生导师)这是对中国革命战争特点、规律、经验的科学总结。它生动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人民军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法则,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指挥艺术的集中体现。它的核心是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又包容了作战方针、作战目标、作战形式、作战方法、作战准备、战斗作风、休整补充等内容。十大军事原则表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把握和作战指导原则的认识,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更为奇妙的是,毛泽东并没有把十大军事原则视为兵法秘籍深藏不露,而是将它公之于众,昭示天下,公开告诉自己的对手。他非常明白,“我们的战略战术是建立在人民战争这个基础上的,任何反人民的军队都不能利用我们的战略战术”。
精通哲学的毛泽东把战争变成了一种可以驾驭的艺术,他的战争指导体现出一种天人合一、博大精深的气象。他曾经精辟地指出:“军事家不能超过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图战争的胜利,然而军事家可以而且必须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争取战争的胜利。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来。”
他的这番话,道出了他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探索的全部奥秘,也使得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每一个转折关头,都能准确把握战争的脉搏,驾驭战争,指导战争,夺取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