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尝霸权苦果——从荣耀到战败
德国的统一不仅为德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进程铲平了道路,而且德国终于可以以欧洲强国乃至世界一极的身份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去争夺那“阳光下的地盘”。俾斯麦为统一后的德国精心规划了外交蓝图,其高超的外交技巧也为德国构筑了一个纵横交错、复杂异常的外交网络。但威廉二世即位后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德国争霸世界的野心大白于天下,并率先挑起大战,不料却最终埋葬了霍亨索伦家族统治的普鲁士—德国。然而,一战后的德国却在魏玛共和国时期迅速获得重生。但魏玛共和国脆弱的政权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终究还是将战争的恶魔——希特勒推上了历史舞台,从而酿成了人类史上一场罕见的浩劫。
(一) 统一后的德意志工业化道路
德国的统一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增长,同时也为德国完成工业化①准备了必要的政治先决条件。首先,一个统一的民族市场在德国统一后得以形成;其次,德国的统一标志着普鲁士道路的最终确立,农业的资本主义改造的完成为德国的经济起飞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第三,统一的德国对经济的干预表现得非常突出;最后,统一后的德国注重教育、科技的发展,注重借鉴国外先进的工业化经验,从精神上保证德国经济现代化的快速进程。加上从《法兰克福条约》中获得的50亿金法郎赔款,统一后的德国在19世纪后半期出现了德意志历史上最引人注目和最令人惊异的经济转变。德国大约只用了3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英国100多年才完成的工业革命,将一个农业占优势的落后国家转变为一个现代高效率的工业技术国家。
在德国经济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占有尤其重要的地位。凯恩斯曾经说过:“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钢上。”1875年德国的煤产量(石煤和褐煤)为4783万吨,而到了1890年已增至8929万吨,1914年时更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亿吨,远远超越了法国而稳居欧洲第二位。同时,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丰富的铁矿资源使得德国的生铁产量扶摇直上,由1875年的203万吨猛增至1900年的850万吨。一战爆发前,德国的生铁产量已超过英国,达到1400万吨,为欧洲第一。德国的钢产量在1900年时达到了740万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产钢国。
同时,一些新兴工业,诸如电气、化工、光学工业等在德国也得到了最早的开发和扶持。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在今天为人们所熟知的企业巨头就诞生于19世纪末。德国的统一使德国进入了第二个铁路时代(19世纪30—40年代为德国的第一个铁路时代)。1870年,德国有铁路18560公里,到1890年时增至41818公里,为西欧和中欧之冠。势头迅猛的铁路建设猛烈地刺激了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铁业的高速发展,并全面推进了19世纪晚期德国新生产技术的采用和工业化的高潮。德国的工业化道路同样离不开科技的作用。科技化是德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之一,也是德国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正是在科技的强有力的推动下,德国的综合国力很快赶上和超过了英国和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化工业强国。
经济的发展为德国又带来了“陆军、海军、钱和权力”。1898年之后,德国开始迅速建设海军。一战前夕,德国皇家海军已经从世界第六位一跃而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海军,包括13艘无畏级战列舰、16艘旧式战列舰和5艘战列巡洋舰。从1912年到1914年,德国的陆军预算由亿美元增至亿美元,而法国只能从亿美元升至亿美元① 。
较之英法等国,德国的工业革命速度快,周期短,内容新,显得更深刻、更彻底、更广泛,直接引起了德国社会结构的大变化,德国的社会“现代化”加快。随着德国“大工业体系”的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广泛而又深刻地扩展到德国的每个角落,一个现代化的工业资产阶级登上了世界历史的舞台,并开始影响德国的内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