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 重新崛起于废墟之上(9)

大国复兴之路 作者:张小劲


柏林墙的倒塌

虽然两个德国在成立后的41年内都实现了德意志民族的“新崛起”,但两德统一却一直是萦绕在德意志人民心中的梦。在这41年里,统一作为两德各自的政策屡屡提及,然而现实中却如神话那样迷离或星星那样遥远。历史是富有戏剧性的。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90年代,统一问题一夜之间似乎魔法呼唤般地被提上日程,并以火箭般的速度向前推进。②

在冷战的氛围下,两德关系固然取决于美苏集团的斗争与妥协,但德意志民族的纽带却从未断裂。从70年代起,两德政策的变化导致了双方人员来往的不断扩大③ 。1989年春夏,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局急剧变化,这给号称“社会主义样板”的民主德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昂纳克的“不改革、不统一”方针在民主德国积聚了不少“对抗性问题”,而戈尔巴乔夫鼓吹的“民主社会主义”“新思维”又在敦促民主德国进行改革。内外压力之下,昂纳克不得不于1989年10月下台。然而新上任的克伦茨(Egon Krenz)政府面对国内风起云涌的游行示威浪潮却显得束手无策。11月9日,克伦茨政府无奈做出了“开放柏林墙”的决定,从而引发了柏林墙的崩溃和民主德国民众的大量“西迁”。柏林墙的倒塌预示着两德重新统一时代的来临。

1989年11月28日,联邦德国政府总理科尔在议会提出了如何逐步实现两德统一的“十点计划”(即《消除德国和欧洲分裂的十点计划》),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实现统一的“三个步骤”。民主德国政府经过最初的踌躇之后,在戈尔巴乔夫的支持下,提出了实现德国统一的“四阶段方案”,表明民主德国在统一问题上的立场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由反对统一转为赞成统一。至此,两德都将统一问题列入正式议程。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进行首次“自由选举”,得到民主德国大力支持的“德国联盟”(包括基民盟、德社盟和民族觉醒)获得了的选票,基民盟主席德·梅齐埃(Laurent de Mezieres)出面组阁,与“自民盟”和社民党组成大联合政府,德·梅齐埃任总理。新政府的成立大大加快了两德统一的步伐。1990年5月18日,经过讨价还价,两德就最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一揽子条款达成协议,在波恩签订了两德第一个国家统一条约,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条约》(又称《经济统一条约》),成为两德统一进程中的第一个实质性进展。1990年8月31日,两德在东柏林就实现政治统一签订了第二个国家条约,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关于实现德国统一条约》(又称《政治统一条约》)。自此,两德统一的进程已不可逆转。

然而,德国的统一牵扯到诸多外部问题,尤其是苏、美、英、法四大战胜国对于德国的统一及其未来走向并不确定,而两德内部也逐渐出现了许多原则性的分歧。为此,两德与四大国于1990年2月13日在渥太华共同制定了“2+4”方案,即由两德商讨解决与统一有关的“内部问题”,以此来表示统一是德国人自己的事情,再由两德同四大国一起解决与统一有关的“外部问题”。在经历了马拉松似的四轮“2+4”外长会议之后① ,1990年9月12日,六方在莫斯科签订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② ,为两德的最终统一铺平了道路。

1990年10月3日零点,一面长10米、宽6米的黑、红、黄三色旗在柏林施普河畔前帝国国会大厦前冉冉升起,两个德国破镜重圆,正式宣告统一。统一后的德国国名仍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定都柏林。至此,困扰欧洲40余年的德国问题获得最终解决,以德国分裂为标志的欧洲战后历史从此结束,而以德国统一为起点的欧洲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