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 经济大国的和平崛起(6)

大国复兴之路 作者:张小劲


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日本经济先是18年超高速增长,后有持续15年的稳定增长,从而奠定了今天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这种长时期较高速稳定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史所少见。而归结其原因,除了前述轻军备战略、重视教育科技等原因外,还在于战后经济改革的成功,在于日本制定了合适的发展战略并敏锐地抓住了国际关系中蕴含的各种战略机遇。

1945年9月22日,美国发表题为“(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方针”的文件。该文件一方面宣布要摧毁日本的军国主义经济基础,又强调“日本国在着手重建物资生产的同时”,必须“彻底改革其经济活动及经济制度”①。 此后,美国占领当局又发布一系列经济改革指令,其中最重要的是解散财阀和农地改革。上述改革比较彻底地清除了日本战时经济的制度基础,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机制上为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地改革则割除了日本半封建生产关系产生的源头,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主动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上述改革不仅为战后的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复兴奠定了基础,而且为资本主义工业提供了大批劳动力。这些都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历史表明,一个民族的复兴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战略蓄势,才能构筑成难以撼动的根基。而很多国家之所以中兴未果,往往缘于战略初见成效之后,就急于调整目标方向。而日本经济复兴战略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当吉田政府成功实现由近代“富国强兵”国策向仅以“富国”为国策的战略转型后,后任政府长期保持战略定势不动摇。这种战略定势使日本统治者得以用经济繁荣号召民众,转移、缓和战后初期不断激化的国内政治矛盾;而保守政权的长期化,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稳定的良性互动,使日本执政者得以拒绝右翼政治势力要求扩充军备的压力和诱惑,几十年一以贯之地专注于经济。因此,日本的经济复兴虽说是奇迹,却也符合常理——任何一个民族如果能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保持国内稳定、专注于经济发展,取得显著的经济成就都应在意料之中。

当然,日本经济发展也确实存在一定独到之处。尤其是日本经济适应国际环境变化的高弹性和赶超先进国家的本领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在经济恢复和高速成长期,日本通产省和大藏省制定了以发展重化工业为“龙头”、以加工贸易为主体的经济战略。并在这些战略指导下,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如“国民所得倍增计划”、“中期经济计划”、“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等,在这些计划和政策的引导下,日本得以形成高效运作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体制,有效动员社会力量专注于经济发展;得以把资源集中配置到高效率产业,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在20世纪70年代,面对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日本又能够及时升级产业结构,很好吸收了石油危机、贸易摩擦带来的震荡。当然,能够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日本民族高度团结的特性、保守政权执政的稳定性以及日本此前积蓄的科技、经济实力。

在五六十年代,日本通过大规模技术引进得以迅速掌握先进生产力,以较低代价实现跨越式发展。日本一向具有学习引进外来先进技术的传统,近现代日本曾大力引进欧美先进工业技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其工业技术水平已接近欧美发达国家。但是,对外侵略战争又拉大了日本和欧美的技术差距。战败后,日本再次掀起学习欧美的热潮,制定了“吸收型”的技术引进战略。1950年到1970年期间,日本只用15年的时间就吸收了全世界用半个世纪开发的全部先进技术。日本还非常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改进,往往是“一号机进口,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和迅速消化,使日本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产品竞争能力大幅度增强,推动着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