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四篇(3)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作者:范硕


东北军1935年入陕时有5个军1个师,号称20万人。

在东北军中,潜在着由来已久的抗日反蒋的积极因素。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盲目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弃守东北,入关流亡,蒋介石驱之反共,阴谋“借刀杀人”,在内战中将其消灭。

东北军在被迫与红军作战中,被歼灭3个师,损失严重。

蒋介石非但不给补充,还取消了几个师的番号。

东北军官兵此时流亡关内,背井离乡,怀念故土,厌恶内战,不愿当亡国奴,迫切要求打回老家去,同时又深受蒋介石嫡系军队的歧视,反蒋情绪日益高涨。

家仇国恨集于一身的张学良,受到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和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早有抗日救国、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要求。

为了推动这种有利形势,1936年1月下旬,党中央决定释放直罗镇战役中被俘的东北军团长高福源,并要高为红军与东北军开展和平谈判进行联络。

当时,对东北军俘虏的管教工作统由叶剑英负责。

高福源在红军中生活两个月期间,叶剑英耐心地开导教育他,向他分析抗日救亡的形势,告诉他蒋介石利用东北军、西北军打红军,实际上也是企图消灭这两支队伍,让他回去劝告张学良,都是中国人,不要自己打自己。

高回去后,劝张联共,努力做统战工作。

为了推动统战工作,1月25日,中共中央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聂荣臻、刘志丹等红军将领名义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提出:中华苏维埃政府与工农红军愿意与任何抗日的武装队伍联合起来,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同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收复失地。

并表示:我们愿意首先同东北军来共同实现这一主张,为全中国人民抗日的先锋。

接着,周恩来、李克农等与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接触谈判,双方达成了联合抗日的初步协议。

1936年6月中旬,叶剑英同李克农等奉命秘密去蟠龙、琉璃坡、石家砭等地,了解中央军、东北军的兵力部署和进军动态,及时向毛泽东、周恩来通报敌情,并尽一切可能,利用各种关系,向东北军一七师、一一七师官兵进行政治宣传,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对如何防止敌军进攻瓦窑堡提出许多建议,并根据毛、周指示,进行了大量救护伤员、保障供给、修补道路等方面的工作。

从6月15日至22日,一周之内,叶剑英亲笔给毛泽东、周恩来写信14封,并派卢伟良等专人送去。

这些信忠实地记录了当时叶剑英辛勤工作的情形,内容涉及敌、我、友各个方面,不仅反映了当时抗战与统战形势任务的复杂与艰巨,也反映了红军内部机构、人事和教育以及协助延安地区干部开展工作等诸多问题。

三、到安塞进行东线统战,促成“三位一体”

1936年7月9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要叶剑英到安塞领导统战工作。

随后,叶剑英来到安塞领导东线工作委员会(简称东线工委),与朱理治、边章伍等一起做陕北地区东北军的工作,争取他们联合抗日。

26日,叶剑英召开安塞、延安两县工委及县一级机关负责人会议。

在会上叶剑英详细报告了当前政治形势和任务,并依据党中央对东北军工作的指导原则,解释了争取东北军工作的目的,说明东北军各级工作机关的组织系统与同级中共党组织机关的互相关系。

当晚和翌晨,叶剑英又分别主持召开了安塞、延安两县工委会议,讨论和决定安塞工委由马文瑞、刘德明、时文平等组成,下设安塞办事处和枣园办事处,主要工作对象是东北军六八四团;延安工委由萧离、刘仲明、白寿康等组成,下设牡丹川办事处及富川办事处、川口办事处,主要工作对象是东北军的六三一团、六六团、六八五团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