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汉江源
秦岭似腾越的巨龙,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部,横亘在中国的腹地。秦岭的平均海拔高度超过1500米,南北宽约一二百公里,绵延八百多公里,是中国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也是渭河与汉江的分水岭。
秦岭南麓,山高谷深,滩多流急,千山万壑中淌出的涓涓溪流千曲百回,各择路径,在深山峡谷中浩浩荡荡,奔腾咆哮,冲决一切阻拦,最终合流一处。这就是源远流长的汉江。千百年来,星移斗转,江河奔流,汉江流域万物繁衍,生生不息。“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优美的歌词生动地说明了人类逐水而居的生理特性。作为一条大河,它平和安宁时带给我们的是幸福与安康,暴怒肆虐时留给我们的则是恐怖与悲剧。这就是汉江,情感丰富,喜怒无常的汉江
有水必有源,汉江源在哪里呢?文化的厚重与历史的曲折,使得中国地理文化有着无数难以解开的“谜”,这些“谜”困扰着人类,也激励着人类去探索谜底,在探索中获得智慧与快乐。
陕西省勉县地处秦岭深处,汉中盆地西端,北依秦岭,南垣巴山,居川、陕、甘要冲。县域内山峦起伏,河流密布,盆地珠串,林木葱茏。众多的河流中,一条细小的河流自北向南,在丛林密布的山谷间静静地流淌,这条小溪来自一百多公里外的陕西丹凤县紫柏山,被称为沮水,地理学家将其定为汉江北源。
宁强县位于陕西与四川交界处,山高林密,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植被厚密。由于亿万年前的地质活动,山崖间河谷旁堆满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山石,滚落的山石堵截了涓涓溪流,山崖间、河谷里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深潭和形态各异的瀑布。这些瀑布,有的如白练悬空,喷薄而下;有的似玉珠成串,绵密细长。最大的三处被当地人称为元潭子瀑布、观曹瀑布、云汉瀑布。其中又数云汉瀑布最甚。云汉瀑布高悬几十米,下注成潭,潭水如碧,幽深莫测,人称“汉源潭”。这些山间水流分别汇聚成三条河,依其形状和居民的村落而得名,依次为回水河、马家河和赵家河。这三条河在原始、古朴的山林中左转右弯,曲曲扭扭,如同玉带缠腰,到了勉县后汇成一股,这便是被称为汉江南源的玉带河。
宁强县城极小,实际上就是秦岭千万条褶缝中一条稍宽点的缝隙,我们的先民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千年。山谷两边的石缝里零零星星,到处是被开垦的土地,就在这些俗称一顶草帽都可以盖住的“田”里,农民兄弟们见缝插针种上了玉米。秋夏之交,散落着的玉米沐浴着透过山谷射进来的难得的阳光,抓紧机会伸展着枝叶,抢时间进行光合作用,力争在秋凉时成熟。
宁强县烈金坝乡北面有一座山,山不深,坡也不陡,和秦岭中大大小小的山并无二致,但它有一个奇怪的名字:番冢山。沿着山路向里走,有一条长长的山谷,这条山谷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山谷,放眼望去,山谷两边高高低低的山壁如同被打裂了的瓦罐,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水流渗出岩壁,哗哗啦啦往下流淌,阳光下,山壁的渗水闪闪发光,渗水在山壁上顺流而下,有的地方滴滴答答,有的地方则已成稀里哗啦之势。
山腰间有一山洞,当地人谓之石牛洞,说是洞,其实不如说是一石凹。洞径不过七八米,洞深约莫二三米,洞内有一股细小的水流。据当地人传言,洞内水大时,势若泉涌,滚滚而出,水小时,细如发丝,断断续续,有时甚至干涸。以秦岭的地理与气候条件而言,山洞里水的大小可能与降水多少有关。
番冢山山谷幽深,安静时,深深的山谷里,除了清风阵阵吟唱外,哗哗的流水声如同生命的韵律,日夜不息。万千条流水在谷底汇成条条细细的小河。河水清浅,没不过脚背。这就是古代地理志《禹贡》所记载的漾水,“番冢导漾,东流为汉”,也被称为汉江的西源。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中,这个地方叫“大安镇汉源村”。
1993年出版的《汉中地区地理志》称,宁强县五丁关至陈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