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80多岁的叶剑英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的帕金森氏症明显加重,行动不便。看着老人家这样子,凌孜十分心疼。一天清晨,看着父亲步履蹒跚的样子,凌孜在他旁边小声地说:“爸,全国人民永远会记得你们这一代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但是谁也违背不了自然规律,任何伟人也不可能把儿孙的事做完哪,走完了辉煌的高潮,总是要落幕啊!爸您是不是也考虑一下呢 ”父亲认真听凌孜说完后没有回话,又继续刷他的牙。可是没多久叶剑英就向中央写了请辞报告,“而且不止一次,最终如愿了”。
《原野》之后,凌孜又拍了《风吹唢呐声》和《三宝闹深圳》。1982年,凌孜根据韩少功小说改编的电影《风吹唢呐声》,引起夏威夷等三个电影节的关注,这部片子出人意料的是“只准内销,禁止外销”,由于多种原因,凌孜挥别影坛,跟着先生在香港默默生活了多年。近几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的凌孜说:儒家的传统文化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相比于“文革”时候作为文艺战线的红卫兵领袖,她从一名社会秩序的破坏者到一名中国传统文化的建构者,其中变迁,令人感慨。谈起自己的“文革”经历,她说,“我不后悔,我也是受害者。现在想当年当然不对,真幼稚。历史就是这样的,这是历史的产物”。
现在的凌孜是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普及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倡导儒学的普及工作,“文革”和电影已是过眼云烟,现在只是平静地生活。
叶剑英生平简介
叶剑英(1896 1986)。广东梅县人。1917年就学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追随孙中山革命,参与创建黄埔军校并任该校教授部副主任。参加了两次东征及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2师师长,第4军参谋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领导广州起义。1928 1930年赴莫斯科学习。回国后曾任中革军委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红军学校校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闽赣军区和福建军区司令员、军委第四局局长,长征中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兼一方面军参谋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八路军驻南京代表,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常委,中革军委参谋长等职。抗战胜利后,参加重庆谈判,后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1947年回延安,任解放军参谋长、中共后方委员会书记、北平市市长。
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华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南局代理书记、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训练总监部代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66年后,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国防部部长。是中共第七至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共第八(八届十一中全会增选)、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