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跃进”年代(7)

亲历共和国60年 作者:陈一然


9月上旬,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北戴河会议精神。会上,许多同志认为,按照中央提出1959年全国粮食达到8000亿斤到10000亿斤,皮棉产量达到9000万担到1亿担的指标,1958年江苏的粮食产量不是翻一番的问题,最低应达到760亿斤。会后,省委作了研究,将各地的“跃进指标”适当压低,在向中央报告中提出,600亿斤有把握,650亿到700亿斤有可能。如以600亿斤计算,则比1957年的248亿斤增产一倍半;如以700亿斤计算,则比1957年增产近两倍。对棉花生产,各地提出要翻两番或更多些,即1957年全省皮棉总产量为400万担,1958年将达到1300万担,增加两倍以上。我们向中央报告,800万担有把握,1000万担有可能。此外,会议估算油料产量也将翻一番以上。后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单凭主观愿望和盲目热情提出的高指标,是完全脱离客观实际的。

就在全国各地已经刮起浮夸风的当口,北戴河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掀起了大办“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相互结合的人民公社”运动。当时,人们被“大跃进”的假象所陶醉,认为“共产主义就在眼前”,“人民公社是通向共产主义天堂的金桥”。按照“决议”的说法,“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为了贯彻北戴河会议“决议”,推进“公社化”运动,9月8日,中共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部召开地委合作部长会议,总结了前段时间,已在全省许多地区进行的公社试点经验,作出了进一步发展人民公社的初步规划。据统计,1957年底,全省共有农业社34367个,每社平均260户。经过冬春整社合并,1958年8月初规划合并为9000—10000个社,每社平均1000户左右,其中有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的大社,也有统一领导、各负盈亏的联社。这次会议根据中央的决定精神,要求在全省建社1500个左右,每社平均5000—6000户。到9月底,全省即宣布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建立了1490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有960万个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4%以上,还有乡镇居民、工商业者和自由职业者约32万户。基本上是一乡一社,每社平均6751户,相当于高级社平均户数的24倍;其中最小的约1000户,大的如盐城专区的一个公社达13820户,扬中县5万多户组成一个联社。同时,一些城市也办起人民公社,有的甚至宣布全市就是一个“大公社”。

在推行“公社化”的过程中,“五风”即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命令风、特殊化风愈刮愈烈。“五风”的核心是“共产风”。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局第一书记柯庆施提出了“吃饭不要钱”和“放开肚皮吃饭”的口号。我觉得,这样的口号明显过头了,尽管在“大跃进”,还没有这个物质基础嘛!所以,当中央分管农村工作的谭震林同志来南京视察工作时,我向他说:“谭政委,光放开肚皮吃饭,不搞生产也不行,还要加一句:鼓足干劲生产。”谭老板采纳了我的意见。后来的“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就是他视察江苏“大跃进”以后提出来的。所谓“放开肚皮吃饭”,集中地反映了当时严重的“共产风”。在这股歪风中,有的提出“人民公社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剩余”,实行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和共产主义的“各取所需”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配,将社员自留地和私有林木、耕畜、大中型农具等统统收归公社所有,还提出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全省组成132个“民兵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