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经济特区的创立(1)

亲历共和国60年 作者:陈一然


经济特区的创立

导读:1979年1月,袁庚在中央的支持下,在蛇口划了2 13平方公里的土地,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从此,“蛇口”这个名字为人们耳熟能详,蛇口开拓创新的故事广为流传,“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响彻神州大地。

就在袁庚不知不觉间创造历史之时,更多的时代精英与他“英雄所见略同”。

也是在1979年1月,习仲勋主持召开广东省委扩大会议,传达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会后省委领导分头下去调查研究,省委常委吴南生在汕头调研时萌生了设立出口加工区的念头。3月3日,吴南生正式向广东省委提出了这个大胆的想法,希望能在汕头划出一块地方搞试验。

1979年4月,习仲勋、杨尚昆赴北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向中央表达了希望让广东在对外开放中先行一步的想法,提出在邻近香港、澳门的深圳、珠海以及汕头兴办出口加工区。在这次会议上,福建也提出了在厦门设立出口加工区的想法。

针对广东领导人的建议,邓小平明确表示赞同并提议叫“特区”:“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1980年5月,国务院文件正式将“特区”这一新生事物命名为“经济特区”。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届十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成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四个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对当时中国人民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也给中央决策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济特区不仅是中国大陆对外开放的“窗口”,而且是勇于尝试各种创新措施的改革试验田。

1987年,邓小平豪迈地告诉外宾:“现在我可以放胆地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所有的怀疑都可以消除了。”

1988年4月13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海南建省和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的议案,由曾任深圳市主要领导的梁湘出任省委书记。至此,五个经济特区全部成立,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经济特区”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在于:1 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2 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3 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 4 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5 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作者简介:吴南生,1922年生,广东汕头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历任南昌市副市长,中共汕头市委副书记,海南行政区党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宣传部副部长,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长,中共中央中南局副秘书长、农业办公室主任,中共河南省委调研室主任。1975年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书记。1979年初,负责筹办广东省三个经济特区,兼任省特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同时兼任中共深圳市委第一书记、深圳市市长。

时为中共广东省委书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