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视野开阔(9)

开放你的人生 作者:王辉耀


所以,宗悫立志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岳飞立志说:“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行路”带来当外交官志向

我至今记得母亲在童年对我们的教育,除了教导要多读书之外,还经常带我和弟弟外出游览。

由于父母在铁路部门工作的缘故,我经常有机会和弟弟一起被带到外地旅行。4岁时,母亲就带我去过北京和上海,游览长城、故宫。等我大一点,母亲又带我和弟弟去她的老家湖南,带我们参观,给我们讲她的曾外祖父——长沙岳麓书院院长欧阳厚均的故事。其实每到一处,母亲都会讲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以开拓我们的胸襟和视野。后来,即使是在乡下插队的日子,我也忘不了去邻近的农村和乡镇去开拓视野,一路爬拖拉机,搭顺风车。这些今天想起来很危险的事,锻炼了我独立的能力,扩大了我的见识。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梦想有一天能周游世界,后来由此定下了当外交官的理想,最终“有志者,事竟成”,也得到了实现。

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我发现,不论是孔子周游列国,玄奘西天取经,容闳留学耶鲁;还是耶稣各地传教,诺贝尔游历俄美,达尔文环球考察,都是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迎开放之人生的范例。

我的一位好友、前中银国际总裁、现三山公司创始人李山曾这样表达“读书”和“行路”带给自己的收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学生时代就喜欢的格言。人生只有一次,这期间能够去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了解各种各样的文化,是我们个人的幸运,更给了我们博采众长、学通中外的机会,给了我们参与创造一个崭新时代的力量和勇气。”

行万里路的青年李山

李山和我是同乡,都是四川人。李山青年时代在清华读书,就很注意视野的开拓,并曾计划要骑单车“行万里路”。当时的自行车是“时髦品”,李山就和三个同学写信给自行车厂商称打算骑车下江南,会有许多媒体关注,厂商如果提供自行车,等于免费打广告。此举果然得到了鞍山自行车厂的回应。校学生会为了给学生谋福利,曾从厂家直接购进笔记本、活页夹等文具用品造成了积压。于是,李山和同学全部盘下来,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北京几十所高校推销完毕,解决了路费问题。

准备好一切后,李山一行四人先从北京骑车到上海,一路登泰山,拜孔庙,游苏杭,再乘船到大连,最后从大连返回,行程共计42天。他们一路上遭遇了各种困难,路况不好、交通不便、旅途中没有旅店、蚊虫叮咬等等。由于成天在户外骑行,身上还“脱”了几层皮。

但是,很多年后李山都为这次行动感到自豪,因为收获很多,锻炼了胆量,也开拓了视野。他们也还成为了新闻人物,《中国日报》、《北京晚报》等媒体都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报道,学校还举办了一次关于他们骑车的展览,展出了他们的衣服、照片、自行车等物件。

李山这一经历对于年轻大学生来说,从利用假期时间、解决经费和交通工具、到行万里路的过程,都具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一个人不可能在孤立中成长,就像一个国家不可能在孤立中发展。青蛙一直呆在井里,所以才会成为“井底之蛙”。一个人要永远呆在一个地方,从来没出过远门,就会“孤陋寡闻”。一个学生只生活在校园和家庭之间,就可能习惯“闭门造车”,成为不适应社会的“温室里的花朵”。一个人的一生只能习惯一种单极的人文背景,很可能就会形成一元化的思维,变成“树挪死,人挪也死”。

行路,打破的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价值体系之间的围墙,有助于成就自己的开放式人生。对于学生来说,必须要学会充分利用暑假、寒假的时间,出外实习和打工,或者出外旅游,见识世面。尤其对小城市出生和小城市读书的学生来说,出远门更有必要——假如你不希望自己未来也在这个小城市。

读书和行路向来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两者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游学。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一向追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游学。自有私学以来,就有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增进学识,开阔视野。古代意义的“游学”,其实相当于今天的留学。荀卿为赵人,先后就职于齐、楚两国政府;韩非子为韩人,李斯为楚人,求学于荀卿,后来求仕于秦;这都算得上当时的出国学习和跨国工作。古人在“求学”和“行路”中所需要付出的牺牲、成本、毅力,是今人所无法比拟的,但尤其是在有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几乎所有成就非凡者都是敢于“行路”甚至不惜“跨国”的英雄,从商鞅、吴起、孙膑到张仪、苏秦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