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不断创新(3)

开放你的人生 作者:王辉耀


根据对众多成功者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我总结归纳了八条解放创造力所需要注意的经验:

——有些习惯和行为有助于创造力发挥作用,有些则会严重破坏创造力的行动。寻找唯一的答案总会遇到阻力,而寻找多种可能性则会推动创造力的发挥。

——把解决问题看成很严重的事情,等于无端地给自己增加压力;而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寻找乐趣,把想到新办法当作乐趣的奖品,就会产生积极的动力。

——害怕犯错误会使创造力萎缩,在创造过程中有时难免犯错,自然地面对失误,可增强创造力。

——即使在万分疲倦和厌烦解决问题时,依旧强迫自己勉力为之,这会让你思维变得很沉闷。你应适度休息,本着做不好就不做的求实态度。

——不要只向专家求助,专家也有很多盲点,而要从各种渠道寻求各种不同线索和信息。

——先入为主认定很多念头是荒唐的,不加细想就否决它,创造力将蒙受损失。相反,以幽默感承认荒唐念头的存在,会给创造力多一点空间。

——不要将你的观点只告诉会支持和同意你的人。应从各种各样的意见中寻求回应。敌人有时候最能看到你的不足。

——不懂时不要装懂,沉默也是装懂(即使你心里不这样认为),不要怕冒险问傻问题。

开放式学习:从观念和意识上解放创造力

中国和外国专家眼里的创造型学生

中央教科所教育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俞国良在其著作《创造心理学》中,根据国内外研究,总结了创造型学生个性的主要特征:

①兴趣广泛,对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②目标专一,有毅力,对人生有自己的策划;③独立性强,喜欢独立行事,有强烈的独立性要求,敢于冒风险而标新立异;④自信心强,深信自己的作为是有价值的;⑤对创造充满热情,有高度的责任感,感情易冲动且精力旺盛;⑥一丝不苟,他们总是严峻地审视周围,孜孜不倦地探索未知世界。

国外关于创造型学生行为特征的研究,比较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的调查。他曾对87名教育家做了一次调查,要求每人列出5种创造型学生的行为特征,其中被提到的次数较多的行为特征是:

①好奇心,不断地提问;②思维和行动的独创性;③思维和行动的独立性,很个人主义;④想象力丰富,喜欢虚构和叙述,富于幻想;⑤不随大流,不过分依赖集体的意志;⑥主意多,喜欢搞试验;⑦顽强、坚韧。

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在“创造力”的这些特点上,中国和西方的认识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如何培养个人的创造力,是各国专家们呕心沥血共同研究的问题,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当中,中国和西方却区别很大。

中国的教育,有个很显著的现象就是:喜欢用围墙、考试、守则、教学大纲、标准答案等去“指导和教育”学生从学习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连语文考试都预设单一方向的回答。这种训练虽然方便了老师,却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因为可能性正是创造力的出发点。因此,“毕业生”总是一元化地被批量生产。这正是“封闭式教育”的弊端。

开放式教育的体验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一直认为——“出国留学是我求学生涯和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是因为他在斯坦福大学接受了全新的教育——“斯坦福的授课方式是很开放的,很多课主要不是靠老师讲授,而是学生自己阅读大量的学术刊物,学习本领域的学科知识,上课时由一位学生做专门发言,老师不断提问,以促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因此,闵维方觉得“在海外,我接受了系统的学术训练,开阔了眼界,增进了国际理解,了解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学校成绩一流、因为听话守规矩而被老师特别欣赏的人毕业后,成为“规则”的执行者和守护者;而许多学习成绩二流、性格主动、因为不怎么守规矩而不被老师喜欢的人毕业后,却经常更容易成功——因为他们往往更容易成为新“规矩”的制造者和开拓者,常常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也就有可能成为创造型人才。

曾创建e龙公司并任首席执行官、现为爱康国宾集团董事长的张黎刚就认为:“这个社会已经在走向多元化,当我们的国家需要更多创造力的时候,我们怎么能指望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有足够的创造力呢?当天真烂漫的小朋友从小被要求手放得整整齐齐,我们能怎么指望他们将来会有很大的创造力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