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许多企业家常说的:就算夺走了我的公司,我的产品、设备、资金;只要我人在,一声呐喊就可以找到资金,一个电话就可以拉回团队,一进入市场就能引起记者和消费者的关注。
对于职场中人来说,个人品牌往往意味着在市场、行业、团队中的号召力。这也是很常见的商业现象:一个在团队和市场中有很好个人品牌的员工,一旦离职出走,就可能会带走公司大批的业务资源和市场渠道。
普通职员需要个人品牌吗?
我在多次演讲中,都谈到了塑造个人品牌的重要性。后来,有个毕业生写信说:
“虽然我们都想成为一个企业的董事长或者CEO,虽然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个职业金领,可现实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只能是渴望自主的机关公务员、外企雇员、普通职员、为工作奔波的应届毕业生……这时,我们并不是‘企业文化推广’和‘广告宣传效应’所需要的‘明星’角色。这时,我们还需要个人品牌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提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包分配”和“铁饭碗”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如今随处可见的只有“竞争上岗”、“再就业”。对于普通职员来说,企业毫无安全保障,一次经济动荡、一次企业转型、一次公司正常的新陈代谢、一次办公室的内斗、一次个人工作失误、一次老板或领导的喜怒无常,都可能造成个人被解雇。那么,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你希望有工作上门找你吗?你凭什么让工作主动来找你?
——第二个问题。在过去的工作中,你虽然不是高层或领导者,但一直谦虚谨慎,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从不要求什么荣誉,并且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这就是过去时代所呼吁的“老黄牛”精神。现在,你需要找工作,你告诉老板自己过去真的做得很不错,很不幸的是,老板就是不相信。为什么?因为你没有足够的品牌,也就意味着没有人知道你到底做过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你到底有多重要。
无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久历职场的“老人”,或是打算创业而需要资源整合的人,都不妨自问一下:在职业领域中有多少人真正认识你?20%?10%?80%?这其中有几个了解你全部的简历、个性、技能、潜力?而他们又有多少能对你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
事实上,我们工作中所遇到的供货商、顾客、潜在客户、企业主管和同事、未来可能的雇主,这些人都不可能很熟悉你——除非是你的亲友。他们只能通过标志性的言行、性格、荣誉、业绩等这些个人品牌信息来认识你。在决定“共事”之前,他们不会、不愿意、也无法再深入了解你了。换句话说,老板会在不完全了解你之前下结论。
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就如此认为:“个人品牌与年龄无关,与职位无关,与我们偶然进入的行业无关,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认识到塑造品牌的重要性。我们是我们自己的公司──Me公司──的执行总裁。”
个人品牌主要是对个人能力和魅力的呈现,是其一贯的信誉。其传达以及效应与一个人才的厚积薄发分不开,在职场中具有识别性和稀缺性的特点。人才有了品牌,如同老虎长出了翅膀,所以个人品牌不是一个人简简单单的姓名,而是在职场中的可以信赖标志。
在工作变换频繁的年代,你不可能永远属于一家公司、一个职位,如果你只能负责某一种工作,那么当裁员风暴席卷过来时,可能你会成为其中的一个牺牲品。竞争不可怕,裁员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工作风格,没有具备别人不可代替的价值,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他的著作中曾指出:“现在个人专长的寿命,比企业的寿命长。”如何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的风格形成一个特色,具备不可替代的价值,是建立个人品牌的关键。因此,从现在开始,无论你大学还没有毕业还是已经走入职场,你都需要将自己当作一个品牌去经营。
成功个人品牌的内涵
那些拥有优秀个人品牌的人总是令人印象深刻、与众不同。在充满喧嚣和混乱的现代生活中,他们成功地向世界展示出一个清楚的印象:他们真实的自我是什么样,他们看重什么,他们如何始终如一地贯彻着自己的承诺,他们怎样赢得信任和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