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其中有一批社团参加了华盛顿联合举办的欢迎晚餐会,百人会正是参与机构之一。我当时也和田溯宁、李开复、孙玮、赵民、马云等来自国内的企业家一起在美国旧金山参加百人会的年会,大会吸引美国主流社会的华人品牌精英参会。美国百人会也十分重视和国内机构的合作,现任会长傅履仁将军第二年还邀请我们前往上海参加过他们举办的活动。从他们举办的活动中可以看出,他们非常善于扩大他们的影响。
当然,参加一个圈子,还要时常参加圈子里的活动,以便真正融入这个圈子。影响和传播一般都是在活动中完成,你需要参加活动,送出名片,融入讨论、发表观点或演讲,才能达到传播个人品牌信息的目的。只有当你在活动中认识人,留下联系方式,保持经常的联络,才能收获人脉。
(4)发表言论的“平台”
传递个人品牌信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传播自己的价值体系和思维观念,但是评论、见解和心声,总需要通过“平台”和媒介才能传播出去,形成影响力。
郎咸平差不多是中国身价最高的学者之一,他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年薪当在百万以上。他对媒体坦言自己的成功经验就是:“我要成为受人瞩目的教授,拥有独特的个人品牌是必不可少的。我希望自己的言论能产生影响力,所以必须得炒作,不然谁会注意我的声音?”
潘石屹的博客营销
潘石屹的公司叫什么名字?知道的人还没有知道他名字的人多。这位SOHO中国的董事长兼总裁曾在一次商界午餐会上表示,他的公司在2006年一年市场营销费用不到1%,而且以后会更低。
难道潘石屹不喜欢企业宣传?当然不是。他其实更多是通过个人品牌的推广来营销企业品牌,其中最主要的推介工具是博客。潘石屹是最懂互联网营销的企业家,这是张树新对他的评价。潘石屹曾总结过自己写博客的成功规律:其一,用小笔记本记录灵感;其二,写文章要做到三点:放下身段、真诚、去除杂念;其三,把每天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写出来;其四,文字正面且健康,经得起推敲和品味。
通常,我们通过各种报纸杂志、电视媒体、图书,来发表言论,传播于公众,进而获取公信力和影响力。这当然是个很好的平台和途径,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上电视参加访谈、去各社团和大学演讲、在出版社出版专著、在报纸杂志上刊写专栏,多少有些不切实际。因此,我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大多数人可以利用免费的网络空间,制作个人主页,申请门户网Blog,使自己拥有一个发表言论的“平台”。
也许,你的Blog不会被门户网放置在首页,但这也没有关系,因为起码这不会给你带来伤害和负担。事实上,你也已经达到了发表言论的目的,当人们用百度和谷歌搜索相关资讯时,肯定能通过门户网的关键字眼找到你。
(5)个人品牌识别标志
说普通话的“怪物”律师
1989年9月,现为史密夫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肖志岳,在伦敦大学获得法律博士后被司力达(Slaughter & May)律师事务所派到香港工作。我十几年前在香港工作时就认识他。当时,香港法律界都说来了一位“怪物”律师,因为只会说普通话和英语。
那时香港民间通用语言是广东话,使用繁体字,而在香港从事资本市场业务的人,当时极少说普通话。肖志岳是个例外,因为他不会说广东话。这本来是个劣势,但随着中国的发展,大陆企业纷纷赴港上市,这个劣势却成为了优势,成为了肖志岳个人品牌的独特识别标志。
内地企业负责人对海外资本市场充满着陌生,海外人士对大陆也一样是雾里看花。因此,横跨东西方、说一口普通话的肖志岳,在抢揽内地业务时,有着别人所不及的天然优势。再如肖志岳跟现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宁高宁的相识,契机就是缘于当时两个人在海外都留过学、都在香港工作,都只会说英语和普通话。
个人品牌识别标志是表现个人品牌的重要符号,如同国家有国旗和国徽,企业有LOGO一样,个人品牌识别标志也用途广泛,而且很有效果。用笔头讨生活的作家,会主动给自己取个有识别标志的笔名,如鲁迅、老舍、茅盾、三毛、铁凝等,名字一定容易上口;靠相貌和声音吃饭的演艺明星,也会有意地塑造有识别标志的特征,如小品大师陈佩斯的光头、赵本山的农民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