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转战鄂南与湘赣边(1)

王震的三次长征 作者:穆欣


1945年2月14日,南下支队告别五师战友和边区人民向鄂南挺进。前进方向最大的障碍是跨越长江天险。第五师特派第十四旅旅长、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张体学率领两个团一起渡江,挺进鄂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当时,武汉三镇以东的大江两岸,大小城镇都被日伪军占领。国民党军在江北岸大别山一带,有桂系六十五军和鄂东挺进第十六纵队守备。在这些地区,日伪军和国民党军互相穿插,犬牙交错。我军南下渡江,不可避免地要同时穿过日伪军和国民党军占领区。国民党顽军获悉我军南下,如同芒刺在背,立即和日伪军暗地勾结,调集三个师的兵力,严密封锁这一带渡口,妄图把我军消灭在长江北岸。

王震和王首道等研究后,决定利用日伪和顽军之间的矛盾,出其不意,在敌防守最严密的路线:从蕲春的田家镇渡江到新阳地区,并把整个部队分为三批前进。我主力进入国民党军占领区后,沿途不断遭到顽军的堵击尾追。在渡江过程中,又遭到日军的飞机轰炸和快艇巡查。但一个个的困难都被克服了。2月24日拂晓,我南下支队全部踏上长江南岸,进入了鄂南。

鄂南地区东、北、西三面濒临长江,南部与湘赣两省毗邻,整个地区包括武昌、嘉鱼、咸宁、蒲圻、通山、通城、阳新、大冶、鄂城和黄石等11个县市。这一地区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南部大幕山地区,有着发展游击战争的天然有利条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是重要的根据地之一。王震认为,在这里坚持抗日游击战争,既能巩固中原,威胁武汉,牵制敌人的正面进攻,又可继续向南发展成为对日反攻作战的前哨阵地。他的看法,得到了李先念等五师领导同志的赞同,因此,南下支队决定以此为出发点,打开南北通道,把中原地区和华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在一起。

当时,这一地区敌情严重。日伪军不仅占领了11个县市,而且在粤汉铁路和几条公路沿线构筑了大量碉堡工事,建立了许多据点。广大山区和偏僻乡村,大都被汉奸、土匪和国民党顽固派势力所盘踞。为了鼓舞当地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我军决定给日军一次沉重打击。

2月25日,王震率领部队向大幕山进军,在通过阳新、大冶之间的公路时,突见载有数十名日军的三辆汽车疾驰而来。我军一部与敌战斗,击毙日军5名,击伤若干,敌人狼狈逃走。第二天,日军五六百名、伪军七八百名和一队日军炮兵,从三溪口方向开来报复。王震指挥部队在大田畈与敌展开激战。我军坚守阵地,连续与敌战斗30多小时,打退敌人无数冲锋,并向敌人连续发起猛烈冲锋,敌人伤亡惨重,最后狼狈溃逃。这一仗,我军共歼灭日军400多名,缴获大炮7门,轻重机枪20余挺以及其他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我军战士伤亡30名。

大田畈战斗,是我军渡江后打的第一场大仗。这一仗,打出了我军的军威,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在鄂南的力量,极大地鼓舞了鄂南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随后我军按照预定计划,继续向大幕山地区挺进。3月2日至6日,南下支队和张体学部协同作战,给盘踞大幕山地区的国民党地方顽固势力和日伪军以致命打击,为建立鄂南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按照中共中央指示,部队下一步将进入湖南。王震派小部队先到湘阴地区开展敌后工作,他们到达后排除当地顽军的干扰,很快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并以桃花山为中心,建立起湘东抗日根据地和湘东军分区;同时并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将部队番号“南下支队”改名“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下属各大队全部改为支队,组织领导一概不变。3月23日,王震率领部队主力由水口坳出发,从江西进入湖北,又从湖北进入湖南,一天之中走了三省地界。3月26日,我军进入湘北重镇平江县城。当地日伪军慑于我军威势,已于20多天前同时撤走。

3月27日早晨,部队指战员分头到大街小巷刷写标语,公开张贴了《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司令部布告》,以此向广大人民群众阐明我军的性质和宗旨,宣传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为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团结一切爱国志士仁人,孤立一小撮反共顽固势力。这张经过毛泽东亲自修改的布告,沿用红军时代许多布告的传统规格,文字通俗易懂,对我军的宗旨、任务、大政方针都作了昭告。人们看了以后,兴奋地奔走相告:“当年的老红军又回来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