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杀出进军陕南的通道(2)

王震的三次长征 作者:穆欣


如同美方这份报告所供认,第三十二执行小组刚刚离开宣化店,就听到国民党攻击宣化店的枪炮声。这天夜里,我军主力全部越过平汉铁路,继续分三路向西进军。由于王震忙于协助李先念指挥全军的行动,未能及时与右路部队的三五九旅同行。但三五九旅毕竟是久经锻炼的部队,在通过平汉铁路前后的战斗中,一直打得英勇顽强,不但掩护了与自己同行的干部旅,而且一再为中路部队开辟道路,有力地配合了中路部队的战斗,保证了军区领导机关的安全转移。

蒋介石得知我军主力向西突围后,急令刘峙重新部署,火速追击。刘峙猜想我军可能在桐柏山区立足,急调七个军的兵力,由空军配合兼程急进,妄图再度包围我军,全歼于天河口和商城一带。由于我军行动神速,敌人尚未到达合围地点,我已进入鄂豫交界的随县、枣阳地区,把敌人远远甩在后面,迫使敌人围歼我军的企图再次宣告破产。与此同时,先期转移到北线的皮定钧旅,在完成配合主力的西突围的任务后,很快进入苏皖解放区。29日下午送走了第三十二执行小组的张体学,即将在宣化店的警备部队全部带走,留给敌人一座空城。当天晚上,张体学按照原定计划,率领独立第二旅分三路向东突围。

我中原部队主力进至鄂豫交界地区之后,根据党中央指示又作了新的部署:由王树声率领的第一纵队开始独立行动,向川陕交界的大巴山地区进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干部旅及军区领导机关继续由李先念和王震率领向陕南进军。后者很快渡过了汉水流域的唐河和白河,远远摆脱了刘峙的追击。蒋介石闻讯大骂刘峙无能,严令刘峙继续追击,同时急令胡宗南派兵速到鄂豫陕交界的荆紫关一带堵截,严防我军进入陕南。

7月11日,作为前卫部队的三五九旅进至豫陕交界的淅川附近,突然与胡宗南的堵截部队遭遇,李先念和王震没想到胡宗南的动作如此迅速,当即决定抢占淅川西北险要山隘荆紫关,并相机夺取淅川县城,以便迅速打开向陕南进军的通道,争取尽快进入陕南的秦岭山区。为了亲自指挥前卫部队的行动,王震离开军区机关,带了二十几个人的警卫部队,突破故人的封锁,在淅川城南的马蹬附近,突然出现在三五九旅的前沿阵地上。他立刻就被指战员们围了起来,高兴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王震说:“我受先念同志委托,回来和同志们共同战斗,从此再不离开了。”王震给大家带来了必胜的信心,人人欢呼雀跃。王震到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旅,指战员凭着长期的亲身体验,无不充满信心地说:“只要王胡子在,我们什么都不怕。当王胡子的兵虽然很苦,但有他的指挥,我们就能走向胜利!……”

王震很快找到郭鹏和王恩茂,向他们了解了敌情和部队情况,决定首先打退堵截的敌军,然后抢占荆紫关和相机夺取淅川县城,为后续部队扫清进入陕南的道路。王震亲自指挥我军发扬夜战优势,打得敌人迅速败退,溃不成军。王震又令副旅长徐国贤率领第七一七团夺取淅川县城,命令参谋长贺盛桂率领第七一八团抢占荆紫关,命令第七一九团留作预备队并负责掩护旅直、干部旅和接应军区领导机关的到来。

王震指挥部队攻打豫陕边界重镇淅川时,发现胡宗南的部队已经占领荆紫关,其先头部队正沿丹江南下,向淅川推进。此外,刘峙的追击部队也相继逼近,大有与胡宗南部队合围我军于丹江东岸的态势。王震便与李先念取得联系,建议改变原来部署,迅速抢渡丹江,然后改道丹江西岸的鲍峪岭一带进入陕南,以免背水迎敌,再次陷入重围。李先念立即同意了王震的建议,并嘱王震就近指挥前卫部队迅速渡江。王震与郭鹏、王恩茂等商量部署,决定第七一七团和七一八团首先过江,为全军渡江开辟道路,第七一九团暂时监视淅川守敌,待全军渡江之后随同旅直和干部旅最后渡江。

7月14日夜,部队即强渡丹江。丹江水宽50米,又逢连日暴雨,山洪暴发,水势猛涨,水深流急,江上既无桥梁,又无渡船,涉水、泅渡相当困难。这时,敌人又紧追而来,形势十分危急,必须在翌日凌晨前全部渡江,才能摆脱敌兵的围堵。当天夜里,全军冒着大雨集结,进行渡江动员。指战员们紧急解下绑带拧成一条条长的布索,把一头固定在沿江的石头上。王震心急如焚,为了争取时间,激励士气,他脱下衣服,在漆黑的雨夜高呼:“同志们,跟我来!”毅然跳入激流率先涉水泅渡。王恩茂等不及脱衣,也纵身跳进水中,跟在王震左右。指战员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奋不顾身跃江强渡。漆黑的夜晚,连绵的大雨,翻滚的江水,无畏的战士,形成了罕见的泅渡壮观。当后卫第七一九团过江时,水势更猛,布索被拽断,不幸冲走了一部分同志。拂晓时分,全军胜利渡过丹江,进入了西去的高山丛林之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