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通过积累才可以不断形成企业规范运作的整套标准、方法。这些标准和方法不可能简单地去复制其他企业的模式或管理类书籍、教案提供的范本。管理者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所有这些问题需要定期整理、反馈、解决,当管理者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要加以总结、规范,以工作手册、规范要点或易错节点、特别事项等各种形式,逐渐形成细化的管理制度和方法。细化的手册或文本要明细到日常差错的记录、各个环节的特别提示才具可操作性,定期对照检讨、添加。这样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问题,管理者或其他人便可以参考以前的经验和手段。这些问题和改进措施是这个企业独特的,是这个企业在日常运作与团队成员一道摸爬滚打中发现的,别人不可替代。只有这个企业的团队才会认识得如此清楚,并在原有的历史与当前的现实基础上往前递进,这样一个连续性过程是不能随便隔断。
积累的最终结果是打造企业乃至国家的核心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在一定制度的框架下,企业所拥有的基于独特知识技术积累的一种竞争能力;是企业以往的投资和学习行为中长时间积累所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专长(历史性的且难以仿效的知识集合),体现并适应了企业特色;因而才能最终成为别人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的东西。积累不仅是个人行为,团队文化本身就是通过个人之间磨合、配合、理解、支持、分享而逐渐凝聚而成,个人的方向、线路最终融汇成团队的竞争力。
我国的企业可以分为国有与私有企业两大类。国有企业掌管着国家经济资源,垄断权力与资金堆积可以使企业做大但并一定能做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难以真正在市场竞争与较量中积累经验。很多私有企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又是在不规范不公平的市场环境与灰色地带中迅速扩张,缺乏战略与规范,需要在公平、规范市场中才能历练成为长久的赢家,而这些经验的积累是没有任何教科书可以取代的。中国各类企业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积累的整体缺失。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管理总体上缺乏传承。企业走向市场化刚刚起步,普遍缺乏企业管理系统训练与管理经验的历史积累,本土化的企业管理教科书与实践经验总结的书籍少之又少且大都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从企业家的层面来看,更是存在先天性缺陷,大都是自己打拼天下,白手起家,横空出世,企业家阶层和群体没有充分经历过市场的洗礼和一代代“师徒”式传承的磨炼。对于西方管理书籍或韦尔奇之类的企业家传记,又大都只注意到时髦的词汇或现代管理阶段的思想,或只看到人家眼前的辉煌,却不考究历经百年创业的历程或当前成就背后所隐含的历史积累下来的基本功,尤其是在科学管理方面的千锤百炼。管理积累几乎是所有行业的软肋和硬伤,必须在大批企业创业与中国经济起飞过程中注重积累的宽度、深度与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