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愤怒谴责赫鲁晓夫:
中共中央认为:苏共中央代表团赫鲁晓夫同志在这次会谈中完全破坏了历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兄弟党协商解决共同的问题的原则,完全破坏了在会谈以前关于这次会谈只限于交换意见,不作任何决定的协议,突然袭击地提出了会谈公报草案,对这个公报的内容没有预先征求兄弟党的意见,而且在会谈中不允许进行充分的正常的讨论。这是滥用苏联共产党从列宁以来长期
形成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威信,极粗暴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种态度同列宁的作风无共同之处,这种做法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开了一个极端恶劣的先例。中共中央认为,赫鲁晓夫同志的这种态度和这种做法将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声明》说: 我们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则上是同赫鲁晓夫同志有分歧的。 对于这些分歧的问题, 应当采取严肃的态度,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同志式的讨论 , 但是赫鲁晓夫同志所采取的却是家长式的、武断的、专横的态度,他在实际上把伟大的苏联共产党同我们党的关系不看成兄弟党的关系,而是看成父子党的关系 , 企图使用压力使我们党向他的非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错误观点屈服,我们在此严正地声明,我们党只信服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而决不会向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屈服 。 国际共产主义的命运,取决于各国人民的要求和斗争,取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而绝不取决于任何个人的指挥棒。
中共代表团表现出顾全大局的精神,指出中共同赫鲁晓夫的分歧,从两党整个关系来说,仍属局部性质,希望能进行平心静气的同志式交谈,解决分歧。但在26日会议的最后时刻,赫鲁晓夫在总结发言中,再次对中共进行全面攻击,说中共是 纯粹的民族主义 等等。彭真即席作了尖锐而激烈的发言,批评赫鲁晓夫的做法是为所欲为,并且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这是完全破坏国际准则的行为。
布加勒斯特会议是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重要转折点。对苏联来说,由于受到中国党的反对,它已经不能再以 为首 或以 世界革命中心 自居了。而对于中国来说,一方面,我们维护了国家利益,顶住了大国沙文主义的压力;另一方面,此事也对国内政策和经济建设造成一定的冲击。
早在1956年8月,中国通过李富春向苏联提出导弹方面技术援助的要求,9月,得到答复的是:只限于帮助培养50名留学生。
同年10月,西方国家掀起第二次反苏反共浪潮,国际形势紧张,赫鲁晓夫在对中国提供新技术援助方面出现松动的迹象。次年,因其党内斗争激烈,赫鲁晓夫寻求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便又主动向周恩来提出,设想由苏联援助中国在北京建立原子能科学研究中心。又经过8、9月的双方谈判,10月15日签订了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
没想到这是一个短命的协定。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提出中断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理由是苏联正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举行关于禁止核武器试验的日内瓦谈判,若西方国家知悉苏联正在为中国提供新技术方面的援助,有可能严重地破坏社会主义国家为争取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所作的努力。国防新技术协定就这样被苏联单方面撕毁了。
布加勒斯特会议以后,中共对苏共大国沙文主义的做法反感之极,而苏共之所以敢于以大国主义态度对待中国,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落后。因此,毛泽东在同李富春、薄一波等人的谈话中,要求再次发动群众大办钢铁。毛泽东提出,今冬动员7000万人大干,到1962年钢产量搞到3500万吨,可能更多一些:今年可能搞到2200万吨。如果今年搞到2200万吨,后年可以达到3800万吨,第二个十年可能搞到1亿吨,上天。他说,实力政策,实力地位,世界上没有不搞实力的。手中没有一把米,叫鸡都不来。我们处在被轻视的地位,就是钢铁不够。不仅资本主义国家看不起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不给技术。憋一口气有好处。这就是中共中央在1960年下半年号召全国人民 炼争气钢 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