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杜绝组织的“败血症”(2)

党史商鉴 作者:周大江


1月16日,浙江东方(600120)前董事长刘宁生、前任副董事长吴建华涉嫌严重违反国家财经纪律从而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流失,被浙江省纪委“双规”。

1月19日,开开实业 (600272)总经理兼三毛派神 (000779)董事长张晨涉嫌合谋侵吞数亿元国有资产被公开。

1月25日, ST京西 (000802)董事长刘利华因涉嫌挪用公款被刑事拘留;此外,东方创业 (600278)副总经理陶洪涉嫌经济问题被“双规”。

1月27日,深圳机场 (000089)公告,公司总经理崔绍先因涉嫌个人犯罪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目前正在调查中。

1月28日,利嘉股份 (600696)发布重大事项公告称,公司日前接到四川省广汉市公安局通知,公司总经理陈翔因个人涉嫌合同诈骗罪,已被四川省广汉市公安机关逮捕。

但愿2005年这个“灰暗”的1月只不过是历史的偶然。

但窥斑见豹的感觉却分明告诉我们,这个“偶然”恰恰源自“必然”——这只是冰山之一角。这是一个令人极不愿意面对却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然而,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组织败血症”之威胁的客观存在恰恰反映了在组织建设中,长时间以来未被人们足够重视的一个领域:如何通过制度设计使成员在实现个人价值(并非完全是利己主义的)的主观追求中,客观上为组织创造价值;或者说,如何避免因为人的利己本能之无限度膨胀而伤害组织的利益。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先贤们所开创的独特的政治工作制度无疑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启示。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对秋收起义部队进行的著名的“三湾改编”注1 时,开创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后来又从党代表制发展成以“政治委员制”为核心的“二元首长制”。本书将这种政治工作制度统称为“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 

支部建在连上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封建官僚主义思想依然主宰着国民的灵魂;国家正逢乱世,社会的无序使军阀主义思想四处弥漫。当时的中国社会普遍盛行的观念是有枪就有权、谁枪多谁就势大。共产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创建自己的军队。若要想让这支队伍“出淤泥而不染”,首先就必须解决建立起对官僚主义和军阀主义思想的“免疫系统”。

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在军队内部实行官兵平等和民主参与的制度才是抵御官僚主义的唯一途径;同样,军阀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士兵效忠于某些特定的将佐军官,只有对军队实行党的绝对领导,将士兵效忠的对象从特定的人物转向特定的组织(而这个组织又是代表士兵及其贫困家庭之阶级利益的组织),才能有效地防止军阀主义思想的侵蚀。

“三湾改编”觉醒了中下级军官和士兵的人格意识,这些觉醒的造反者也从此焕发出令敌人望尘莫及的战斗力。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的斗争经验时深刻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斗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65~66页)。

1937年10月,时任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的黄克诚在深入八路军115师调查研究时发现,红军虽然改编不久,又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但部队作风却起了很大变化,思想比较混乱,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经常发生,军阀习气开始滋长蔓延。他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红军改编时,受国民党的干涉取消了政治委员制度,政治工作被显著削弱所致。于是,黄克诚当即建议在部队恢复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部门,毛泽东等很快研究批复了这个报告,从而使短暂中断的政治委员制度得以恢复。

如果我们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命题的深刻内涵简单地理解为党对军队的绝对控制,那是极其片面的,甚至会在延伸出更深的曲解。因为对组织的过度控制(或称过度管理)恰恰会导致组织的僵化,而这正是官僚主义滋生的温床。

在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阵营内恰恰没有 “组织败血症”的任何容身之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共产党对军队(或党内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控制或领导,绝不是片面的和僵化的行为控制,而是从政治、思想和组织方面进行根本性而非枝节性的领导——今天的企业一旦加强控制,就会采取不厌其繁复的程序或制度,进一步导致官僚主义习气的蔓延和组织的僵化。

其次,军队对党、下级对上级,都是对(党)组织的服从,而不是对(党)组织中某个人的服从。而作为领导核心的党组织,一方面是由全体符合条件的成员都可以申请加入的半开放的系统,另一方面又是由若干代表党组织意志的个人或集体组合而成,而这些个人或集体又分散在军队的各个角落。这样一来,共产党便能深深地融入军队之中,成为军队的“主心骨”。因此党对军队的控制或领导,靠的是“影响力”。

今天的企业之所以在加强“控制”时极其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并扼杀下级组织的活力,根本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控制”的形式或过程中过于强调了法定权力的强制性作用。离开影响力的单纯的法定权力是脆弱的。

而组织的影响力通常只能通过精神穹宇来实现。

遗憾的是,今天的企业界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精神穹宇被边缘化和空心化的问题,使之摆脱在组织诸要素中始终处于“陪衬式”的尴尬地位,使精神穹宇远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样的组织从根本上讲是没有灵魂的“稻草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