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客户关系方面
忠诚的员工会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待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他们会从“老板”的立场思考客户关系的重要性,并且随时随地不失时机地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拓新的客户关系,或者对公司的客户心存由衷的感激之情。在企业遭到来自客户的某种误会时甚至不惜自己“背黑锅”。反之,如果员工没有对企业的忠诚,他在这种情况下的本能反映通常是把责任推给企业,使自己免受“不白之冤”。
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会在他们日常工作的点滴行动中融化为对客户的热忱。相反,对企业牢骚满腹的员工在遭遇来自客户的不公正对待时无论如何也难以保持足以体现企业风范的从容、克制与友善。在客户的眼中,员工就是企业的全部,其言行举止也代表着企业的态度。企业固然可以监督员工与客户之间尤其是零售企业的一线员工与顾客之间发生的交流,但却难于知晓悄然离去的客户在他人面前传播关于企业的负面评价——通过监控而不是激励来实现员工与客户之间的良性交流,非但得不偿失,而且也不现实。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员工的忠诚度往往使他们安心长期为企业工作。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员工不断积累的经验更能在不增加过高成本的前提下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为公司争取到更高的客户保持率。对于那些身处一线直接面对客户的员工来说,最大的挑战当然是选择和吸引高质量的客户,经验丰富和技能娴熟的老员工显然能够更加出色地完成这样的任务。
更重要的是,长期工作的员工对于稳定和深化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至关重要。客户只能通过员工与企业进行合作或交流,合作关系建立和深化都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信任基础之上的,过高的员工更替率会让客户无所适从,相反,稳定的员工则意味着令人放心的良好信誉和专业技能。这正是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必要条件。
可以说,推动企业的重复销售、关联销售和口碑销售的根本力量在于忠诚的员工,因为只有在他们眼中,顾客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而非冰冷的数据;只有他们才能通过直觉捕捉客户的潜在需求;也只有他们才有机会选择最适宜的时机以最合理的方式扩大或深化与客户的合作。
如果员工与企业之间存在隔阂(虽然远未到对立的程度),不仅会使企业在永远无法觉察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错失许多可能的机会,甚至会让这种机会流失到竞争对手的口袋中。这种情况在我国的企业界已经司空见惯,即便有“竞业禁止”之类的契约约束,也依然不可能有效地阻止不忠诚的员工将企业的客户资源带到竞争对手怀抱中。
企业的“正道”并不在于如何挖空心思地防止员工的“不忠”行为,而是从自我检讨着手,改善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三、在员工成本方面
提及员工成本,人们的第一印象可能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薪酬及其福利。然而,这只是企业承担的员工成本中的显性部分,这部分成本是容易计算和掌控的。
除此之外,企业必须承担发生于员工身上的其他几种难于计算和掌控的隐性成本。
新员工的招聘和培训的成本可能是员工隐性成本中最显见的部分。但它的独特表现形式,常常给企业经理造成某种严重的错觉。
比如招聘成本,经理们以为这项成本最主要的构成不过是招聘新员工的各项费用,如广告、面谈、人员等方面的费用。但更重要的部分却被忽略了,比如招聘的新员工无法达到熟练员工的业绩。实际上这才是企业最大的损失,而且这样的损失是看不见的。
在新员工的培训成本方面更是如此。培训期间工资照付,而员工则处于不工作状态,企业几乎没有收益。因此,许多中小企业要么选择在培训期间不给新员工支付薪水,要么索性就不提供必要的培训。这两种看似精明的做法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在培训期间不支付薪水,无异于一开始就在员工与企业之间立下一道厚厚的隔阂之墙,暗示员工这是一家缺乏人情味的企业,除非万不得已,这里绝非久留之地。不提供培训的做法会让员工在工作中消耗更大的经验成本(详见本书第一章),甚至会一不小心酿成足以伤及企业元气的大错。总而言之,企业要么花费足够的投资在新员工的培训上,要么让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如果企业认识不到提高员工忠诚度的重要性,为员工的工作经验而支出的高额成本则会一次又一次地“打水漂”。因为如果没有基本的忠诚度作保障,企业在员工熟悉业务方面的投资往往付诸东流。
还有一项更加隐性的成本,那就是员工更替造成的磨合成本。这不仅仅指新员工对环境与岗位的熟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生产效率的低下,更重要是的由于一个岗位的效率低下会使得企业内其他关联的岗位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有时候,这种影响的结果可能会是企业某项重大订单或某个重要客户从企业眼皮底下的悄然流失。
在较高的员工忠诚度之下,新员工的到来会受到老员工由衷的欢迎、帮助和指点,使他们对新环境的磨合成本降到最低限度;反之,初来乍到的新员工则会受到“好心”员工的善意提醒,使他们迅速对企业产生防范心理,为他们日后的出工不出力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