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工作室观点(1)

城市中国 作者:王志纲


工作室观点

城市经营的问题从何而来今天的中国,对于城市经营的研究才刚刚破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理论可以被用来指导实践。

这在事物发展的初期是正常的——一个问题的出现和研究进程总是循序渐进,最初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后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最后才逐渐统一。

这几年来,由于业务的关系,我们从一般的几千亩大盘开发到上万亩的新城策划,从北京、天津、西安、长沙、廊坊、丽江等地方的城区策划到几十平方公里的区域策划,对城市的研究和城市经营的理解日益加深,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这些看法能够对当今城市经营的研究与实践有所裨益。城市经营这个话题到底从何而来呢?首先,它是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结果。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经济转型经历了三个有趣的阶段。

第一阶段:微观搞活。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市场对社会开放,计划经济下严重的供需矛盾得到释放,社会上一些边缘人抓住机会纷纷进入市场,开始经济生产和企业经营,造就了“先富起来的那部分群体”,也创造了一些新的价值观,比如说个人生涯规划、人才流动、自我设计等。第二个阶段:中观搞活,就是企业的搞活。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通过放权让利给予企业更大的自主权,让它们参与市场竞争,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还有乡镇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这一阶段的工作目前基本上尘埃落定。

第三个阶段:宏观搞活,就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搞活。

个体和企业在改革初期和中间阶段取得了初步发展之后,完成了基本的积累,接下来,就必须从宏观上解决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否则个体和企业的发展必然受到大环境的限制。而区域经济的重中之重,无疑又是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其次,城市经营也是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必然课题。众所周知,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世界范围看,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只有3%;19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率达到14%;到了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率达到55%,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情况。而此时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30%多,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世界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30%时,城市化速度加快,一直到70%才平稳下来。显而易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到了起飞的前夜,对外开放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必然会对中国的城市化形成强大的推力,拉动其快速发展。简单地说,20年后,中国将至少有一半人生活在城市里。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将从此成为一个城市化国家。

既然不可避免地要城市化,自然也就离不开对城市经营这个宏观课题的尝试与探索。世界城市化进程阶段性规律图

再次,在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政府的职能也要跟着转变,从建设城市到管理城市,再从管理城市到经营城市,是政府运营城市的必然选择。第一个阶段:建设城市。改革初期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的市长政绩就是“盖了一座桥”、“建了一幢楼”、“修了一条路”等。这一阶段主要是从“点”的方面发展城市,衡量一个城市好坏的标准也很单一。

现在来看,这种观念早已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第二个阶段:管理城市。就是大搞草地工程、花园工程、广场工程、亮灯工程等,包括城市沿江沿海的治理、旧城改造等。这是“线”的做法,这种方法在目前的许多城市还在进行之中。第三个阶段:城市运营阶段。

即从“点”、“线”到“面”和“体”,也就是用系统的眼光和思维来寻求城市的发展之路,即我们所说的“经营城市”。

这时候的市长考虑更多的是:既然城市是一笔资产,怎么发展才能让其最大限度地增值?

既然城市是一个战略节点,怎么才能在城市化的浪潮中,使其更有个性,更富有竞争力?既然城市是区域经济的龙头,怎样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发展呢?总之,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讲,城市经营都已经成了中国在下一步的经济发展中不得不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那么,在中国经营城市与在西方有什么不同呢?对比中西方的城市化发展历程,有一个最根本的差异,就是发展的时空不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