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工作室观点(2)

城市中国 作者:王志纲


大家知道,西方二百多年的城市化进程基本上与工业化同频合拍,已进入成熟和基本停滞的阶段,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才刚刚起步,所面临的环境显然要复杂得多。首先,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的步伐。中国目前的工业化水平大概有50%,但城市化水平只有34%。

在这种情况下,偏偏又遇到了信息化的浪潮,也就是说,中国的城市化不仅会以工业化为主导力量,同时在局部地区,更面临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其次,中国庞大的农业人口基数,使困扰政府已久的“三农”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现在终于明白,要想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与城市经济统筹起来考虑,单纯就农村而论农村是行不通的。其三,尽管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才刚刚开始,但已置身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城市的发展不仅依靠自身力量,还受到诸多外力和因素的影响。正是这种种不同的背景交织在一起,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增加了更多的变数,必须综合考虑国情和时代的特殊要求。因此,经营城市的模式和道路也远比人们想象得更为复杂和灵活。在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和经营城市的过程中,还有两条主线必须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第一,以房地产业为依托的土地经营和城市开发还将有30年的黄金发展期。时下,流行一种“房地产泡沫说”,意思是说中国房地产目前出现了泡沫繁荣,不久将会对国民经济和房地产开发商产生严重的影响。

这个说法对,也不对。从狭义地产,也就是住宅地产的角度来看,这个结论是有道理的。

2003年的广州正处于房地产低迷时期,这种低迷2004年上半年轮到深圳,下半年是上海,2005年就可能到北京。由于房地产利润较高,吸引了大批投资者进入,尤其是在高端产品上,必然会造成供需的不平衡,导致住宅空置率过高,但投资却不断加大,最后催生出了泡沫。

但从广义地产,也就是泛地产的角度来讲,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所谓泛地产,是指住宅与教育、体育、旅游、休闲、度假、文化等产业相结合的地产形态,将在未来成为中国房地产的主流。这方面的空间还很大。

从这个意义上讲,“房地产泡沫说”是有问题的。那么“30年”的数字从何而来呢?根据联合国的一项统计资料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达到800~1 000美元时,房地产进入起步阶段;人均GDP在1 300~8 000美元,房地产进入快速上升阶段;人均GDP在8 000~1 3万美元时,房地产进入平稳阶段;人均GDP在1 3万美元以上时,房地产进入萎缩阶段。目前中国的人均GDP也就是1 000美元,要想达到8 000美元,至少还需30年的时间,因此广义的房地产业还将有30年的黄金发展期。这30年,也将是中国的城市化速度最快、波及面最广的时间。

因此,城市经营在很大程度上会和以土地经营为核心的城市开发搅在一起,共振出许多新的课题与领域。第二,在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服务业将成为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力军,也将为今后的城市经营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思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著作《第三次浪潮》中就曾预言:服务业(第三产业)将取代工业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导产业。

从世界范围来看,自20世纪50年代起,第三产业开始成为现代经济的主导产业,在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上超过农业和工业两大产业之和。

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从20世纪60年代的45%~55%一直上升到1995年的65%~75%。从中国目前的状况看,据有关方面测算,截止到2002年上半年,我国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增长空间巨大。

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以上海为例,早在1992年,上海就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三二一”发展战略,即以第三产业为主体,带动第二产业,再提高第一产业。因此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商贸流通、休闲娱乐、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再整合清理第二产业,将大部分的第二产业都搬离市区,只留下汽车、钢铁等重要的工业。现在上海的城市建设在全国首屈一指,成为公认的“经济首都”,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人才流、科技流汇聚到一起,极大地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上海的例子说明,一个地区和城市的经济并不一定非要按照传统的“一二三”的产业顺序来发展,在一些地区和城市,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考虑跨越式的发展。

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服务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不可小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