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市实战(8)

城市中国 作者:王志纲


大力推进投资软环境建设。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下决心对现在保留的各类审批事项再次进行清理压缩,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办事要全面提速;加快建立廊坊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廊坊开发区“一站式”服务窗口建设。大力推进人才高地建设。

要进一步强化培养人才是最经济的投资的观念,加快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要努力形成全社会重视人才、吸引人才的氛围,共同营造有强大吸引力的人才环境。以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份标准的政府工作报告文本。窥一斑而见全豹,应该说,改革开放以后,以招商引资为主的园区建设几乎是每一个市长发展经济的头等大事。

客观上,遍布神州不计其数、大大小小的开发区确实为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所谓与时俱进,除了一些重量级的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模式也面临着一场深层次的变革。

20年来,中国开发区的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投资建设较早的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水平高、速度快,而后期一窝蜂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地市、县级开发区,由于定位不准、没有科学的发展战略、缺乏产业聚集的必要条件和行之有效的招商引资办法等原因,有的开发区已名存实亡。工作室研究表明,中国开发区的首要问题在于产业结构趋同,同质化竞争激烈;其次是开发区大都属于加工型开发区,在规划和开发建设中,普遍存在不人性化的缺陷,即缺乏居住、生活、娱乐、休闲、运动的配套设施,进入开发区,冷冷清清,人烟稀少,没有地气和人气,有的开发区到了夜间就变成了一座“鬼城”,不仅没有给投资者创造适宜的投资环境,也未能给开发区的工作者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三是多数的开发区产业定位较高,相互攀比,目光只瞄准外资,只瞅着欧美日的跨国公司,而对于国内外的中小企业却不屑一顾,众多的中小投资者难以找到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投资乐土;四是加工型开发区仍沿用“以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导向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越走越困难。由于事物发展的惯性,在很多政府官员的观念里,发展经济就是招商引资。

但实际上,开发区招商手段单一,多年一贯制的招商引资模式沿袭至今。各开发区在各大城市、香港、海外举办的招商会、推荐会,大多效果很差,招商团变成了旅游团。由此还导致地区之间相互攀比,看谁的土地价格低,因此纷纷竞相杀价,有的为了吸引外资,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由于找不到新的招商策略和招商模式,开发区发展已成为很多政府官员的一大“烦心事”。作为当地政府也有难处,不招商引资经济发展上不去,尽管招商引资的难度越来越大,政策与资源的倾斜已到了底线,但有总比没有强,做总比不做强。

对廊坊来说,如何不再重复这种恶性循环、杀鸡取卵的开发区竞争模式?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经过研究,工作室认识到,招商引资本身并没有错,但不能再延续传统的方式,要想重新焕发招商引资的青春,首先意味着观念的创新,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反弹琵琶,套用学大寨时期的一句流行语,就是“先治窝,后治坡”,把开发区传统的“招商引资”转变为“招智引商”。何谓“先治窝,后治坡”?何谓“招智引商”?这不是一场文字游戏,而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一场深层次变革。

为了更有力地说清楚“招智引商”的内涵,让我们放开眼界看看江苏昆山的成长历程,或许会更明白一点。零点调查公司的《中国10大开发区投资环境进展》研究报告显示,昆山的综合评价名列榜首,超过了北京、天津、上海浦东、广州黄埔、深圳、大连、武汉、成都、重庆等其他9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001年,昆山在全国百强县经济社会综合指标测评中名列第三,全市2001年GDP为230 8亿元,人均GDP达4 654美元。

在昆山九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云集了两千三百多家三资企业,合同外资达115亿美元。与昆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东的东莞。

昆山和东莞都是以台商企业扎堆而著名的地方,但近年来普遍流行着一种说法,东莞的台商正在胜利大逃亡。至2001年底,昆山已累计批准台商投资企业1 250家,台湾前100名的企业现已有七十多家在昆山投资建厂。

江苏利用的台资两百多亿美元中,昆山占到1/4;苏州地区利用台资的一百二十多亿美元中,昆山几乎占了半壁江山。东莞也承认台商北上昆山确实已成为一种趋势,更令东莞不安的是,昆山作为后起之秀,吸引了大量台湾大中型企业的高新项目,与当初台商在东莞投资的企业多为简单的加工模式相比,他们在昆山的投资拥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更多的知识产权。

如何看待昆山现象?原因有很多,见仁见智。但所有到过昆山的人都会得出这样的印象:温馨。

大街小巷到处是酒吧、咖啡店、茶馆、小吃店、大商场,徜徉于这里的街市,看着宽阔气派的马路两侧成片风格各异的现代化建筑,以及在绿树鲜花掩映下透出的“洋气”,浓浓的城市化气息似乎在向所有的投资者们证明着选择这座城市的价值。

事实上,城市化的发展使昆山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的整体服务功能渐成体系,进而对国际资本的承载能力大大增强,为招商的良性发展创造了条件。对于昆山和东莞的差异,王志纲的解读是:这就是“先治窝、后治坡”和“先治坡、后治窝”的区别所在。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之所以愿意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这句话在今天这个经营城市的时代依然管用。未来城市的竞争不仅是城市硬件的竞争,不仅是在政策、在资源上的竞争,更是城市魅力和城市吸引力的竞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