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野战军的代表——粟裕
一、当选第三野战军代表团首席代表。第四个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铲土奠基的人。
1949年赴北京参加政协会议于南京火车站
向送行人群告别。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解放军派出了6个代表团出席会议,共有正式代表60人、候补代表11人,分别代表解放军总部(包括直属兵团及海、空军)、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华南人民解放军6个大单位。其中解放军总部代表团正式代表12人、候补代表2人;四大野战军代表团均为正式代表10人、候补代表2人;华南人民解放军代表团正式代表8人、候补代表1人。华东战区统帅粟裕当选为第三野战军首席代表,率领三野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解放军总部和四大野战军代表团的首席代表顺序如下:朱德、贺龙、刘伯承、粟裕、罗荣桓。其中:朱德是全军总司令,解放军总部代表团首席代表;贺龙是西北军区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一野代表团首席代表;刘伯承是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二野代表团首席代表;粟裕是第三野战军主持实际工作的副司令员,三野代表团首席代表;罗荣桓是第四野战军政委、四野代表团首席代表。粟裕是后来唯一仅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大野战军首席代表。
9月25日,粟裕代表第三野战军在大会上庄重地发言:“我代表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工作人员向大会坚决地表示:……当秉承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中央人民政府和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将革命进行到底,为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①
9月30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出政协全国委员,并按各单位次序,在《人民日报》公布了名单。其中当选的军队委员共12人,分别是:解放军总部:朱德(解放军总司令)、徐向前(解放军总参谋长);第一野战军:彭德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赵寿山(一野起义将领);第二野战军:邓小平(野战军政委)、高树勋(二野起义将领);第三野战军:粟裕(野战军主持实际工作的副司令员)、何基沣(三野起义将领);第四野战军:林彪(野战军司令员)、陈明仁(四野起义将领);此外,还有华南人民解放军的陈漫远、吴奇伟。
9月30号下午6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全体代表出席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仪式。政务院总理周恩来致词:“我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号召人民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特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现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我们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外,举行这个纪念碑的奠基典礼。”②之后,全体代表向人民英雄脱帽静默致哀。最后,毛泽东等领导人和包括粟裕在内的各大单位首席代表一一铲土,为纪念碑奠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粟裕是第四个铲土的代表,在其前面的人分别是毛泽东、朱德、贺龙。
粟裕作为首席代表,代表解放战争战绩最大的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出席全国政协一届会议,并当选代表三野的全国政协军队委员,是当之无愧的,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了他在第三野战军军事上的核心作用。
原华东野战军9兵团政委、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郭化若认为,粟裕最能代表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因为他是在华东地区这个特殊战场成长起来的一代名将;如果粟裕当年跟着主力红军长征了,他的聪明才智自然同样能够得到发挥,但那就不是现在的粟裕,更不是代表整个华东部队的粟裕了。他说:“我所说的粟裕,不仅仅指他个人,而是指我们整个华东部队。粟裕最能代表我们整个华东部队。第一,是他从未离开过华东战场;第二,华东部队的所有变革与重大胜利都与他密切相关。”③
郭化若这一有着两点充分理由的新颖观点,显然与一般的说法有所不同,为此,他又根据客观的历史事实,进一步解说了华东野战军两位主要领导人陈毅与粟裕的关系。他说:“同时,我要说说陈毅与粟裕。由于工作需要,陈、粟之间有分有合,而且分多合少。就四年解放战争而言,陈、粟始终在一起只有11个月半,大部分时间不在一起,特别是非常关键的一段时期,陈总在中原野战军,即二野工作。当然,陈总在政治工作上辅助邓小平同志,在军事工作上辅助刘司令员,都有突出成就,特别是在解决、促进高层团结方面,功不可没!”④
1949年粟裕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
朱德(左)毛泽东(中)粟裕(右)。作为华东野战军的历史见证者和深为毛泽东倚重的军事高参,郭化若的结论是十分严肃、客观、公允的。显然,作为历史学家考证、转述历史,也应当这样通过事物的表象看出它的本质,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从而得出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正如萧克所说的:“历史的事实是最大的权威。”不能仅仅依据某些表面的官衔、名义或者为尊者讳而人为掩盖历史的本来面目。从华东野战军(三野)的整个军事指挥轨迹来看,粟裕显然是军事核心和统帅,是人民解放军负责一个方面军的(野战军)军事指挥,后来仅授大将军衔的唯一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