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海麟/主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张伯苓考察日本、菲律宾的体育后,感慨颇多,把中、日、菲三国的体育比喻成穿衣。他说,菲律宾学习西班牙、美国体育方法,“他人之衣裳彼即著之,故亦锦烂可观”,“日本则他人有衣而彼借之,故亦华丽可睹”。惟独中国,体育落后又不思学他人长处,结果“自己之衣既不合时,且不合体”。他强调,如欲发展中国体育,绝不能走自我封闭的老路,而应开辟输入西方新式体育的新路,“即在为中国换衣,如弃之可惜,留着不宜,顾忌徘徊,则靡有收效之时”。
1917年,张伯苓考察日本学校体育归来,立即发布公告,允许学生夏季穿短裤参加体育活动。这一思想解放之举,既为学生解除了躯体上的束缚,也去掉了学生精神上的枷锁,促进了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让各项竞技体育的成绩提高了一大块。此举很快影响到其他学校,迅速波及全国。后来,张伯苓在一次演讲时感慨地说:“余于此二十余年内,前后赴日凡十三次,每次无不惊讶其进步之速,如一部大机器,昼夜转运不息,且牵引各种机器一齐动作,以致全国无旷土无游民。吾国所缺少者,只此一部机器,所以全国陷于停顿。”
输入西方新式体育的方式之一,是聘请西方体育专家,通过他们的讲授和示范,把西方先进的理念和方法直接学到手。张伯苓很早就结识了格林、饶伯森及世界跳高名手华克(Walker)等体育名家,经常请他们到南开学校教练学生的体育活动。南开学校篮球、足球、网球、垒球等各单项运动队成立后,张伯苓更加重视这一工作。辛亥革命不久,他约请东南大学体育系主任、美国人麦可乐(Meclog)来南开指导体育运动,并协助规划南开的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1916年,他约请保定中学体育教员、美国人克拉克(Clack)传授学生掷铁球技术,聘请天津基督教青年会足球专家隆满(Longman)指导南开的两支足球队,用幻灯片演示足球规则和动作要领。
20年代后,南开学校聘请了更多的体育专家。1926年3月,张伯苓特请世界径赛名家、曾获奥运会400米冠军的埃里克·亨利·利迪尔(E·H·Liddell,中文名李爱锐),来南开表演赛跑基本技巧,教授中长跑知识。1931年5月,经东北大学秘书长、南开校友宁恩承介绍,张伯苓请来东北大学体育总教练、世界著名中长跑选手、德国人步起(Baucher)指导南开田径运动。步起来南开后,受到学校的热情款待,促使更多的南开学生投入到这项运动中。正如当年《南大周刊》报道:步起到校后,“分别在大学部及中学部做田径赛方法上之演讲,并实行个人技术上的指导。同学等莫不以一睹步氏风采为快,而对于田径赛则皆受一新刺激,发生新兴趣,而其有新希望焉。”
张伯苓不仅经常将外籍体育名家请进来,而且还派南开学校的体育教师到国外学习。1923年,张伯苓派学校体育课主任章辑五先是到东南大学体育系进修一年,后又派他到德国、意大利、芬兰、瑞典、丹麦、苏联考察体育,赴英国接受专门培训,赴美国哥伦比亚等大学进修,获体育硕士学位。章辑五回国后,借鉴欧美体育,提出了改进中国体育的可以践行的建议。经常性的体育交流,使南开及时博采国际体育事业的精华,成为南开体育教育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推进体育运动普及的动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