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就会生非
企业在扩大规模后,往往会效率降低,人浮于事的现象随之出现。这是管理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所致。
规模扩大,就需要更多的人。但人多并不一定好干事,人员的增长和效率的增长往往并不成正比。
这就像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为什么有水吃呢?因为他所承担的是全职全责,做得好,是该他做的,他也享有全部的好处;做得不好,所有的后果也要他自己承担。只有一个和尚,就没有推诿的余地,他只能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由一个人全职全责去做,执行力是最强的。
一个人能做的事情,绝不要第二个人插手。公司的规模并不体现在人员数量上,让每个人的工作量都达到饱和,让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工作负责,减少人浮于事,不仅节省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能让公司处于一种紧张兴奋的状态之中。
事实证明,闲散不仅不会使人轻松,反而更累,主要是心累。一个企业如果很多人开始闲着了,那就等于开始慢性“自杀”。
人都是靠希望活着,而希望总是由许多具体的事情积累而成,只要有目标,在努力,每天在不停地干,人就会感到充实,生活中许多困难也就可以忍受。闲着的危险性还不在于它暂时不能创造价值,而是会使人斗志涣散,甚至对企业的前途产生怀疑、对工作失去兴趣,进而闲得无聊,将能量转移到争权夺利、惹是生非上,这时的管理就将面临更多的麻烦。
所以老板的第一要务,就是保证每个人有事可做,决策层的最大任务就是设计好项目,尽快实施,让上上下下都尽快地动起来。
其实,有人闲着,就是企业陷入危机的标志。作为员工就该警惕了,下一步必然就是裁员。
裁员,是企业自救的开始,把有限的工作投入到有限的工作人员中,既是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必然选择,也是消除闲毒,鼓舞士气的必要措施。
如果裁员有难度,那就培训,把多余的时间用于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素质,一方面可以将剩余的时间填满,这对个人和企业都有好处。不过,如果经营状况没有根本好转,这恐怕也只是个权宜之计。
不要被漂亮言辞迷惑
企业主管说:“做主管真不容易!整天忙得团团转,而且还得严防下属的舞弊行为。”
实际上,做主管是一桩最容易的事情,你只要学到一两个能使部下努力的方法,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带队伍了,而且还能有效地防止下属的欺骗。那么,这个秘诀是什么呢?
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要下属拿出“原始凭证”。例如,当下属呈报书面请示时,其中谈到许多问题,你若是逐字逐句地看,必定会被搞得糊里糊涂、精疲力竭。告诉你,不要被那些美丽的词句所迷惑,所谓的书面请示,不过是下属罗列的各项解释的报告文书,这些东西很难使你真正了解到什么。如果你真想对事情有所了解,就必须要求下属附上“原始凭证”。
你可以问他:“有什么凭证?有什么具体数据吗?有没有记录表?有多少预算?”或者你可以说:“先给我看看实物。”
假使他能拿出原始资料或实物,那就再好不过了,但也不能就此满足,你还须进一步追问下去,一探究竟。
“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
“为什么?”
“你这样说有什么根据?”
“这样做会产生什么结果?”
对这些问题,假使下属能说得有条有理,那他一定是相当优秀的,这时,你不妨夸奖他几句,使他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和热情。但大多数下属准备得不会特别充分,对这些质问,自然也无法给予圆满的答复,他们会以“等我调查后,再来报告”、“我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或“这事还得问老王,他可能清楚”,等等话语来作为搪塞之辞。
作为领导,这时千万不可放松,而要进一步命令他限期作出汇报,并趁机教导他作这项调查的要诀,如何搜集及分析参考资料等。待期限一到,就要详细听取下属的说明,有不清楚的地方,再详加责问,而后将其答复和以前的谈话内容相互比较一番。你可以问他:“上一次你是这么说的,这次怎么又不一样了?”
上级领导如果严肃认真,具有追根究底的精神,那么下属工作懈怠、欺瞒上级的现象就可大大减少了。
要看清楚再盖章
一个公司一旦注册以后,就有无法杜绝的公文往来。既然是公文,就少不了要公司主管批示,这样,签名盖章也就成了公文往来中的必要程序。
凡属此类需要批阅的公文,在盖印时应特别小心谨慎。因为就是这类细节,可能正好是你与上司直接接触的机会,他可能仅仅通过你的这类行为来观察了解你,并对你作出相应的评价,因此,你必须备加谨慎。诸如上下倒错、超出栏位、印迹模糊等情形,最好少出现甚至杜绝,因为这些行为很难让别人相信你是一个细心的、对公司负责的人。
因此,通过一个人的盖章方式,也可以察觉出他的工作态度。一个草率行事的人,将会给人留下一种行迹不良的印象,这势必会影响公司对你的考核评定结果。
在处理这类事情时,切不可带着过强的个人好恶感去行事。比如,有的人因为对手上的公文行文不满,有的人是因为与公司的某位领导有矛盾,等等。这样,他们在行事时,就将这种过强的好恶感也带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