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这位晚清巨富的一生不但游刃于商界,更是打破了千百年来商人地位卑微的封建传统,官至江西候补道,身赐黄马褂。这些不仅仅源自于他权宜应变的机智,还来自于他果敢决断的魄力与敢于冒险的精神,这不仅是他的处事才华,更是他发财致富的秘诀。
胡雪岩曾说:“商人图利,只要划得来,刀头上的血也要去舔,风脸总有人肯背的。”所谓的刀头舔血,说白了,也就是敢于担当风险。
敢于刀头上舔血,是每一个希望获得大成功的商人的必备素质。事实上,胡雪岩创业之初的生意,就没有一桩是没有风险的。兵荒马乱之中开钱庄,在太平天国与官军往来拉锯的地区贩运粮食、军火,在洋商势力雄厚且充满倾轧的十里洋场与外国人做丝茶生意,都担着绝大的风险。
他的“钱庄”通过接受太平天国兵将的存款来融资的举措,就担了极大的风险。
太平军占据江南富庶之地已历数年,聚敛财富不计其数。太平天国中下层兵将中,许多人从各种来路积蓄了不少的私财。如今太平军已成苟延残喘之势,他们中的好些人已经开始暗地里盘算着如何躲过这场劫难。对于太平军兵将来说,这个时候是保命容易保财难,而他们只要保住财产,逃过这场劫难,风头一过,局势一定,后半辈子就可以衣食无忧了。这些人的财产当然是变成现银存到钱庄里最保险。
但是,接受逃亡太平军兵将为隐匿私产存到钱庄的钱款,风险也是很大的:
第一,按朝廷律例,为太平天国兵将者,自然是“逆贼”。既是“逆贼”,其家财私产便是“逆财”、“逆产”,照理不得隐匿。接受逆产,便为隐匿,一旦查出,很有可能被安上通“逆”助“贼”的罪名,与那些太平军逃亡兵将一同治罪。
第二,太平军逃亡兵将的财产既是“逆财”、“逆产”,抄没入公则是必然的,被抄的人倘若有私产寄存他处,照例也要追查。接受这些人的存款,如果官府来追,则不敢不报。虽然官军中不乏贪财枉法之辈,自己搜刮太平军私财不报,因而客观上使一些太平军兵将可以逃过官府抄没家产的追查,但尽管如此,也决不能完全排除有些人要一查到底的可能。这样,一旦查出,即使不被安上接受“逆产”的罪名一同治罪,存款也必被官府没收。按钱庄的规矩,风平浪静之后有人来取这笔存款,钱庄也必得照付,如此一来,钱庄不仅血本无归,还要“吃倒账”。
有这两层风险,接受太平军逃亡兵将的存款,也就确实有点类似刀头上去舔血了。然而,胡雪岩却另有一番见解,他认为:在这场大劫中,太平军难的是巨额财产的稳妥安置,而阜康钱庄与官府关系莫逆,当然可以放开心地敞开此门;太平军的逃亡将士,能够保住自己的“逆产”就已经要阿弥陀佛了,更不会奢求什么利息。
另外,再大的劫数也会有始有终,待时局稳定的时候,朝廷对那些胁从者当然只会不了了之。还有,官军也不是什么善类,他们也一定会在太平军身上牟取私利,要是他们追查所谓的“逆产”,必定会先追到自己身上。即便是追查了,胡雪岩也可理直气壮地辩解:“人家来存款的时候,脸上又没写着‘我是长毛’,化名来存,谁晓得他的身份?”
因此,胡雪岩决定要做这笔生意,这就是他说的:“商人图利,只要划得来,刀头上的血也要舔。”
胡雪岩合理利用了朝廷的潜规则,打破了以往的束缚,打了一记漂亮的仗,成就了商场决策的经典。
正是有超出常人的思维方式,胡雪岩才敢于冒他人不敢冒之险,果断地做出适合时势的正确决策,从而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