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儒教和圣保罗基督教一样,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特别贬低妇女,尽管程度稍轻。然而应该记住,妇女极有可能是史前时代主要的宗教形象,在很多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大量大地女神雕像证实了这一点。妇女曾被当作生育力象征而受到崇拜,大地女神的形象就有着膨起的腹部和巨大的乳房。可能在这之前某个时候,人们已经意识到男人的授精是怀孕的必要条件。但无论如何,主要宗教人士是妇女:女祭司和圣地的女看管员,就像现代印度和古代希腊那样。妇女被认为具有较大的精神力量和较强的感知本领。这可能就是朝鲜和日本的许多与神界打交道的萨满巫师都是女人的原因。对圣母玛利亚和天主教会其他许多女圣徒的崇拜,在一定程度上也保留了这一特点。雅利安移民带入印度的宗教反映了他们的尚武文化,而它与印度河流域居民原已有之的宗教融合仍然反映了这点,尽管像湿婆那样的男神总有雪山神女、迦梨女神和杜尔迦女神等女性形象相伴。儒教是后来出现的,它反映了到那时已演化出的父权制社会。佛教、道教和神道教已经不大区别男性和女性,但佛教确有女性神祇,其中最重要的是妇女们最喜欢向之祈祷的观音(日本人称为坎农)。
“室利?安巴吉?摩塔吉”安巴,是女神杜尔迦的另一个名号,她是湿婆的妻子,图中显示的是她的可怕形象之一。(Corbis/Bettmand)
亚洲史
被认为出自孔子并收集在《论语》中的格言通常都言简意赅,下面是几个例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未知生,焉知死?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出处:《论语》,为政篇第15章、为政篇第17章、先进篇第12章、里仁篇第16章、卫灵公篇第24章、颜渊篇第19章、为政篇第3章。
第2章
亚洲的宗教及相关文化
前1600~前1500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吠陀宗教传统开始
前1000印度婆罗门宗教传统
前550~前400佛陀;孔子;老子、大雄;《奥义书》
前372~前289孟子
前100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
约公元100~300古典印度教;巴克提;《薄伽梵歌》
公元622穆罕默德的出走(伊斯兰教起源)
孔子格言
048
年 表
这是一位现代的萨图,他已经退隐,靠化缘为生。他站在印度南部一座寺庙的雕带前。(StellaSnead,NewYork)
①刹帝利是印度第二级种姓,传统上为武士或统治阶级。——译者
神界夫妻与人间家庭
在南印度和东南亚,从早先对女神的承认到对吠陀男神的接受是连续的。这一点不仅表现为把男神描绘成有对应女神相伴的流行习俗,而且表现在对一位女神的长期专一的崇拜中。在大多数情况下,虔诚信徒把女神作为可能为他向男神求情的依靠,这与天主教传统中圣母玛利亚和女圣徒的崇拜者强调她们的调停功能一样。这种对应女神的观念,以及使冷漠的全能男神的形象软化,是在印度教巴克提(Bhakti,即虔信)文献中创立的。这些文献在10世纪的南印度发展起来(见第6章),其根源却在古典北印度的梵语文献中。这种对一位仁慈宽容的神灵(毗湿奴和湿婆及与他们关联的神)的虔诚的呼吁,乃是吠陀的献祭传统和《奥义书》的理智主义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男神和女神的伙伴关系的主题,是在对湿婆的伴侣乌摩即雪山神女的文学和图像描绘中发展起来的。大神湿婆几乎是完美的,但他的配偶乌摩则有着人类的弱点,即肉体和品德两方面的瑕疵。其含义是,湿婆太完美无瑕了,普通崇拜者不能直接接近他;他的配偶乌摩则不同,她有着尘世信徒所具有的人类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