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行者的罗盘(11)

决胜红海 作者:周大江


一名优秀的专业类员工应该成为某个专业领域的专家,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通透的专业见解,并且通过持续的学习使这种知识和见解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他还应该对关联领域的业务具备基本的判断力。

除此之外,他还应该具备较强的“严谨性”。处理业务时缜密周全,不留纰漏,并且习惯于把控细节,不至于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专业类员工的基本素质还表现在“计划性”方面。优秀的员工都应具备极强的计划性,工作起来从容不迫,并且能够同时担当两项以上的任务。

专业类员工应该具备的第二项能力是“创新能力”。

一项成果能否称之为“创新”,要看它是否同时具备如下三个必要的前提特征:

1前所未有。如果他人曾经实现过这样的结果,那么,无论这个成果的获得是创造者的独创还是借鉴,都不应该称为“创新”。

2人为努力的结果。即便是前所未有的结果,如果不是人为努力所致,同样不能称之为“创新”。比如,某种动植物身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基因突变,如果这个变化不是人为努力(科研人员)而是非人力因素所致的结果,那么,它便不能称作是“创新”。

3具有正面价值。一项前所未有的成果,也系人为努力所致,但如果不能带来正面的价值,同样不能称之为“创新”。从组织行为的角度,如果这项成果不能给组织(企业)带来正面价值,也不能称作“创新”。把是否给企业带来正面价值作为衡量“创新”的必要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将引导员工的创新方向。

人的创新活动绝非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创新能力的高低通常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人的分析能力。考察员工分析能力的强弱,从直观上讲,可以观察他在交流时能否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或核心要点,并且能从他人的表达中获得丰富的启发或灵感,迅速形成新的观点或看法。如果不具备这种基本的分析能力,通常很难产生出令人信服的新思路或新创意。

二是人的思维特征。有的员工的思维模式封闭而僵化,并且习惯于“想当然”地对问题做出判断,不能在开放的心态下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去分析问题。这样的思维特征是不可能具备创新能力的。具备创新能力的人,其思维模式非但缜密而开放,更重要的是,他会习惯于在接触新问题时反观或反省自己的思维缺陷,并及时做出调整,使之更趋合理;或者经常总结出针对不同主题的有效思维模式。

专业类员工应该具备的第三项能力是“学习能力”。

人的“学习能力”之强弱,往往取决于他在如下三个方面的特质:

一是“自我超越”的意识。有的员工在自己的观点或做法受到来自他人的质疑时,会习惯性地自我辩护,对“自我证明”的欲望高于对真理本身的追求;在自己的眼界或能力面临挑战时,不去思考如何进行自我修正,而是竭力逃避或抗拒。相反,优秀的员工能够直面或承认自己的局限性,习惯于举一反三地进行自我反省,并能自觉以此为契机,努力进行自我调整。如果没有强烈的“自我超越”意识,不仅会使人的学习动机趋于消极,也会使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学习的态度。有的员工在面对与岗位技能相关的新知时,学习态度消极,得过且过;相反,优秀的员工则具有明显的钻研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新知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

三是学习的速度。优秀的员工对新知识的掌握速度往往会远远快于适应工作要求的知识更新速度。

专业类员工应该具备的第四项能力是“沟通能力”。

企业价值的实现应该是各种专业岗位或技能合成创造的结果,因此,在“分工”的原则之下,“沟通”应该无所不在。由于专业类员工不是管理者,理论上不存在下级,因此,他的沟通对象基本上以“上级岗位”和“横向岗位”为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