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温州精神——赚钱才是硬道理(1)

温州人赚钱风暴 作者:汤司令


◎创业致富是温州人一生的追求。他们大部分人都会用心抓住每一个发财致富的机会,并且下定决心大胆去干。其实一个真正想创业的人,最缺的并不是资金,也不是机会,而是“决心”。只要下定决心去创业,坚持不懈,排除千难万险,总有一天能找到机会,发财致富。

◎天下没有救世主,翻身致富靠自己。温州人不等不靠,自立自强,这就是温州人精神内核。

穷则思变,全民经商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段子:

火星人落到地球上被逮住了。东北人会问他有没有户口;北京人会问他与人类有没有血缘;上海人会举办外星人展览,卖门票;广东人会问他身上哪些器官可以吃;而温州人则会立即请他吃饭,打听火星上有没有生意做,请他帮忙牵线搭桥……

这个流传很广的笑话中,提到的东北人、北京人、上海人、广东人的特性是否准确不好评判,但是温州人肯定会这样做,因为他们的脑子里成天装的就是赚钱、生意。不管是谁见到温州人,都会被他们大胆而又强烈的经商意识所折服。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指出,温州模式的最可贵之处在于温州人强烈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

温州人的这个特性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被曾经的贫穷给逼出来的。改革开放之初,贫穷在全国是一个普遍的情况,温州尤甚。当时的温州由于农业资源缺乏,是典型的穷乡僻壤,老百姓更是穷得叮当响。但是,和大多数人不同的是,温州人从不认为自己是穷命,相反,贫穷激活了温州人潜在的商业基因和创业激情,贫穷成了他们创富传奇的序幕和起点。

财富和贫穷就像钱币的正反两面。一个人的财富观往往取决于他的贫穷观。温州人对于贫穷有种骨子里的憎恶。在他们眼里,贫穷不是缺米少盐,也不是缺衣少食,贫穷是无能,是罪恶。

在温州人眼人,没有天生的穷人,只有天生的穷人思想;一个人贫穷,主要是脑袋贫穷。没有创业欲望的人,是无法成为富人的。想成为富人,要先有富人的思想。脑袋富有,口袋就能富有。每个人天生下来都有创富的机会,都有成为富翁的机会。

这不禁使我们想起《富爸爸,穷爸爸》一书所倡导的观念。这本书中,富爸爸、穷爸爸都有一样的天赋,都聪明能干,但两人对贫穷和财富的观念有很大的不同。穷爸爸会说,“我对钱不感兴趣”或“钱对我来说不重要”,富爸爸则说,“金钱就是力量”。穷爸爸总是说,“我从不富有”,于是这句话就变成了事实。富爸爸则总是说:“我是一个富人。穷人和破产者之间的区别是:破产是暂时的,而贫穷是永久的。”富爸爸和穷爸爸选择不同的观念就意味着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人生。穷爸爸一生都在为钱工作,终生为财务问题所困扰。而富爸爸的人生是“钱要为我工作”,最终留下了数千万美元的巨额财产。

温州人从不掩饰他们对于金钱的孜孜以求。他们认为,金钱是美好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追求财富应成为人生的一大目标。他们摈弃对金钱大张旗鼓的恨和羞羞答答的爱这种矛盾心理,理直气壮地去创造和获取财富,通过自身正正当当的劳动去争取经济上的丰盛。

谁都不愿意一辈子贫穷,财富是每个人的追求。但事实上,成功的人是少数,而温州人更是少数中的少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多数人还停留在梦想和观念层面的时候,温州人已经开始想办法行动了。温州人每天考虑的不是要不要赚钱、能不能发财,而是考虑有什么办法赚钱、目标是什么。他们会常常自问:我对我的经济现状满意吗?为达到经济上的独立,我至少应赚取多少财富?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如何才能获得我所期望的财富?有哪些具体方法和需要向哪个方向努力?

温州人在创富方面从不唱高调,从不只说大话不干实事。温州人素以行动力强和能吃苦著称。温州商人最爱讲的有两句话。一句话就是,通过“千辛万苦、千山万里、千难万险”去做成一件事情。另一句话是“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这两句话是温州人务实、肯干、苦干的生动写照。

创业致富是温州人一生的追求。他们大部分人都会用心抓住每一个发财致富的机会,并且下定决心大胆去干。其实一个真正想创业的人,最缺的并不是资金,也不是机会,而是“决心”。只要下定决心去创业,坚持不懈,排除千难万险,总有一天能找到机会,发财致富。

自立自强,勇于拼搏

天下没有救世主,翻身致富靠自己。温州人不等不靠,自立自强,这就是温州人的精神内核。改革开放前,大部分温州人都受过穷,吃过苦。但他们从不抱怨,而是选择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当今知名的温州企业家比如南存辉、胡成中、王振滔、郑元豹、周成建等人,都是从做裁缝、做木匠、打铁匠等辛苦活儿起家,然后从市场推销中获取商业经验,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自立自强,敢于拼搏,终于闯出一片天地,创建了自己的产业帝国。

温州人有一句经典的话:找市场,不找市长。他们无论是下岗找工作,还是创业找资金,都是靠自己解决。温州人创业,没有什么“资源”,但他们知道市场就是最大的“资源”。温州人在“无中生有”的创业过程中,形成强烈的自主意识。在温州人的潜意识里大部分都是:“不靠天,不靠地,关键靠自己。”温州人的自立自强、敢拼敢打的精神,在温州商人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很多人都是白手起家,靠自己一点点、一步步干起来的。

周大虎的温州大虎打火机厂创业时,是用妻子的5000元下岗费,租了200多平方米的一处废弃房子办起来的。他们在房子上部搭了个阁楼,一家人睡在阁楼上,下面做厂房。

此后,整整5年,周大虎一家人到附近一个公共厕所里的水管下洗手洗脸,到附近的一个小饭摊上吃饭,在深夜一两点钟一家人才能洗澡。周大虎用5年拼搏完成了他的资本原始积累。他以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灵魂,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市场信誉。

经过发展,大虎打火机厂自身有1000多名工人,下有数家打火机厂担当他们的配套生产厂家,有2万多名工人。他的产品畅销国内并出口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依靠诚信达到了产品与市场的默契,他们厂没有一名推销员,没有一分钱的广告支出,7年来没有一笔三角债,工厂资产负债率只有20%多。

曾有记者采访周大虎,问他靠什么成功时,周大虎说:“就我来说,我是透支了30年的生命,花费了10年时间,使自己站到了打火机市场的前沿。”

温州的民营企业,大部分都有艰苦创业的历程。大部分企业都是白手起家创立的。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人民电器集团、奥康集团、森马集团等企业就是如此走过来的。

创业早期,或是条件艰苦的时候,“反求诸己”,自主自强,可能比较容易理解。但是,温州人在事业有成,甚至功成名就的时候,也同样表现出这种可贵的精神,你很少能看到甘于做甩手掌柜的温州商人。

1999年下半年,后来任迪拜温州商会会长的陈志远,是进入迪拜的先行者之一。他曾是温州的一个富人,为了寻找新的财富之地,开始了“闯中东”的传奇。那时,他孑然一身,空空的行囊,无经商资本,唯一的资源就是劳动力。

一个40来岁、曾经享受过荣华富贵的他,开始的时候,到酒吧打工烧咖啡。与所有的打工者一样,他白天打工,晚上住仓库,纸箱是床。迪拜地处沙漠,长年日照强烈,气候十分炎热。栖息仓库,每天就像蒸桑拿。一切酸甜苦辣,他都忍受了下来。

与所有的温州人一样,陈志远睡得了地板,吃得了苦中苦,心中却有鸿鹄之志。没多久,他凑起打工节省下的钱,出来摆地摊,起步的平台只有6平方米。

当时的迪拜,还是个商业处女地,来自中国的小商品很走俏。陈志远的“地摊经济”卖的大都是温州货。温州商品得天独厚的价格优势和温州人善于经营的头脑,使陈志远的生意发了起来。

如今,陈志远不仅拥有“中国商品城”和旁边的“中国轻工城”、“志远鞋城”3个大市场,还拥有一个近10000平方米的五金汽配市场。

像陈志远这样放弃优越的生活不过,到海外打拼的温州人,绝不是个案,而是温州人的群体写照。下面这个吴晓斌,就是典型的例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