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没有恐惧的生活(3)

畸形的日本人 作者:(日)岸田国士


我们的人生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社会”的基础之上的。由于我们的意识当中认为每一个人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社会”当中,因此才会产生类似于尘世之类的说法。

虽然西方人也认为人生多忧患。但如果把日本人心目当中的“社会”与西方人的观念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西方人所感受到的“人生”远没有日本人的“社会”那么冷酷无情。

可以说,在西方社会里,个人意识的增强以及社会的发达程度使得类似于日本人的“社会”多少要显得更温情、更加可爱一些。因此,西方人主观上并不认为“社会”是那么的令人压抑、使人毛骨悚然。

我说不清楚日本人的社会意识到底是什么样的。但是,我却始终认为,只要日本人不改变他们对于所谓“社会”这个观念当中的感情因素,就不可能有健康的社会意识产生。

在日本,“惧怕社会上的人说三道四”,已经是公开的事实。类似的例证也俯拾皆是。但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日本已把这种思想应用于对国民的道德教育当中。

以前使用的小学四年级的教养课的老教科书上有一篇题为《责任》的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九州的一个农村里的故事。有个人为这个村子完成了一桩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水利工程。就在工程即将竣工、将要当着全体村民的面启动水利工程的那天早上,他出门之前在怀里藏了一把刀,并暗下决心:如果在当天启动工程时出现什么差错的话,他就在当场剖腹自杀。万幸的是,当天一切顺利,这个人最后并没有自杀。但是,为什么工程进展不顺利他就一定要剖腹自杀呢?很明显,这并不是单纯的责任感的问题。原因在于,他认为如果工程出现问题,自己就会“颜面尽失”。而所谓的“面子”与“名誉”还有些不同,“面子”更注重对方的评价、对方的心理预期,是对对方如何看待、评价自己的一种折射。如果水利工程无法顺利启动,他就无法把握公众如何评价自己,这成为他想要自杀的根本原因。

他也许是个非常敬业的人,但同时,在他看来,周围的人们,也就是我们前文中所说的“社会”,并不真正理解他的工作的实际含义,而只是对工程的成功与否感兴趣。如果工程不能顺利启动,他一切的努力都将变得一文不值,而只会成为被社会唾骂的对象。正是因为他太了解“社会”的这一本质,所以,作为一个责任感和自尊心都很强的人,他甚至把自己的“面子”看得要胜过工程的成败。

这种情况绝对不只是发生在这个特定的人身上。因为那个时代就是如此教育人们的,因此,无论对与错,当时的“社会”就是一个必须杀死那个不走运的他的“社会”。这并不意味着是在追究失败者的责任,而是认为失败是一种耻辱并加以嘲笑,并把嘲笑失败者当做是无上的愉悦的一种习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