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没有恐惧的生活(4)

畸形的日本人 作者:(日)岸田国士


我以前曾经对一位日本的工兵军官讲过这件事,并征询他的看法。他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而是给我讲了一个他在美国留学期间,他所在的工兵学校的教官讲的有关“技术人员的责任”的事情。

那是一个有关水库设计师的真实的故事。这位设计师在某一个地方设计建造了一座水库。在水库竣工的当天,当着众多的相关人士的面,水库的部分设计被指出存在着巨大缺陷,他当然大丢面子了。但是,就从那天起,这位设计师便重新修改了设计,并一直眼看着水库按照新的设计完全竣工,在履行完自己的职责之后不久,他悄悄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故事讲到这里,有关“责任感”这一道德的价值观念问题便显得尤为突出。

东西方的道德观的差异,实际上也就是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我们日本人那种不安的神情的根源,就是我们认为社会总是“充满着恶意”。

近日的报纸上,连续刊登了联合国占领军司令部发布的两条“禁止威吓”的命令。我对此颇感兴趣。也许当事者本人并不认为自己的言行具有“威吓”的意味,因为类似的言行在日本已经习以为常,根本就没有人认为那会成为问题。正是这一点让我颇为思量。因为无论是威吓的一方,还是受到威吓的一方,根本意识不到这些言行里所包含的威吓的成分。他们都是如同平日里习惯的那样表达自己的意志或想法。而正是我们平日里习惯的这种表达方式本身就带有威吓对方的色彩,这使得原本很正当的要求在对方看来就变成了威吓。这也说明,我们日本人的生活和“强迫观念”密不可分。

这与前面我们讲到的“社会”不同,“强迫观念”是我们日本人在性情以及智力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因此可以说带有一些宿命的色彩。比如,一方面这可能与日本人气度狭小、性情急躁、顽固偏执有关;另一方面,我认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表达能力欠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表达能力欠缺最终会导致缺乏说服力。而无法说服别人又想要达到目的,出路就只剩一条,那就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威吓对方。包括哭诉、哀求在内,也是利用对方感情方面的弱点对对方实施的一种威吓。

我们从孩提时代开始就毫无意识地对别人进行威胁,同时也一直忍受着别人的威胁。

首先,使用哭天喊地的办法威胁妈妈;在众人面前故意不讲礼貌,为的是讨要一些点心;向爸爸索要零花钱最有效的借口就是借了朋友的钱。

做父母的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要么是采取拿扎针、关进壁橱、警察、人贩子或者是用学校的老师的方式吓孩子,要么是恐吓孩子说“不许吃饭”“不许进家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