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村子商量好集体逃散也是屡有发生的。公元1275年属高领山领地的纪州有田郡河庄的农民集体“逃散”时,“地头”将逃得慢的人抓回来,令其在原逃亡者的耕地里种麦,并呵责“如不种麦,就追究妻子,割其耳鼻,并削其发为尼,还要捆以绳索,惩办不留情”。农民们将这一切用似通非通的“片假名”写好,到高野山告状。“地头”等当地的领主阶级就是这样将生产力提高的成果攫为己有,并豢养仆从与积蓄实力的。
集市、町(街——译者注)、行会
有的地头,把农民缴纳的物资当商品卖出。有势力的百姓名主,发了财也经营商业。除稻米、盐、酒、丝织品、丝棉、灯油、家具、工作用具、铸件、纸和鱼以外,因地方不同还有各式各样的物资上市买卖。为此,在寺院和神社门前和交通要道就形成了集市。随后,从临时的集市发展成为每月约开放3次的定期集市。集市上卖方与买方是领主和百姓名主。但专业商人也一个接一个地产生了。“地头”和庄官有时也把从农民那里征收来的实物贡赋在集市卖出,换成货币缴给“本所”和“领家”。随之,一手经办贡赋物资的保管、销售和运输和批发商就开始在各交通要道出现。由于日本还没有铸造货币,因此,自中国进口的铜钱就广为流通了。
各国庄园的“本所”和“领家”(贵族)及其仆从所居住的京都,已经不再是古代那样的政治城市。来自庄园的贡赋物资在这里汇集与买卖,并出现了专业商人。商店街“町”也应运而生。专业的手工业者即工匠也增多了。幕府所在地的镰仓,也汇集了商人和手工业工匠。13世纪中期,镰仓市内的七条街,被指定为商业区。在该世纪末,据称,镰仓的人口约为3万户,20万人。但确切情况不明。京都的人口,据称也大体与镰仓不相上下。有很多大寺院的奈良,也开始向商业性“町”转化。大津与坂本等琵琶湖岸和鸟羽、山崎、木津、堺、尼崎、西宫和兵库等连接京都与西国的河道、港口或街道,连接北陆和京都的小浜、敦贺、纪州的纪伊湊与新宫等港口以及濑户内海航路的要地,集市与批发商也繁荣起来了。
随着商业的发展,称为“借上”与“土仓”的高利贷商人也有了活动。
最先在畿内城市出现的专业商人和手工业者,如追索其远祖,则或多或少是与隶属于古代朝廷、大寺院与大神社以及贵族的奴隶式贱民身份有关联。在地方上的港口和交通要地从事运输物资、经营商业与手工业的也都是隶属于庄园领主的贱民身份。他们所聚居的场所叫“散所”。在寺院与神社门前之所以形成商业与手工业“町”的条件,不仅因为该处有参拜者、贡赋物资汇集和寺院与神社的需要很大,而且,也因为寺院与神社的属民是不受农耕束缚,能很快转化为商人的贱民身份所致。所以,即使他们富裕起来也要被贵族与武土看成贱民,其社会地位是低下的。他们组织起称为“座”的行会,并将他们所依附的寺院、神社与贵族当做“本所”缴纳一定的赋税,或者就服劳役。如此,他们就可以有权不缴税通过领主在各地设立的“关所”即关卡,而且,还能得到保证在一定区域内购置原料和销售商品的垄断权。以兴福寺、东大寺、石清水八幡宫与祗园社为“本所”的商人与手工业者的“座”,其行业就很多,其活动范围也很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