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镰仓幕府的灭亡(2)

日本历史 作者:(日)井上清


公元1268年(文永五年)忽必烈的使者首次来到大宰府要求建交。幕府将此事报告了朝廷,同时,并拒绝了这项要求,还将元使遣回。其后,忽必烈曾几次要求建交。公元1270年(文永七年)第五次来日的元使转达了元朝皇帝的旨意说,日本如不向蒙古朝贡,元朝就将出兵。这时18岁的青年“执权”北条时宗(公元1251—1284年)断然拒绝了这一要求,并压制了朝廷的妥协态度,命令西国的“守护”与“地头”做好防卫的准备。蒙古方面,也强使高丽建造兵船与征兵,并于公元1274年(文永十一年)10月初,以900艘的舰队,3300人的兵力,占领了对马与岐两岛,使全岛成为废墟。继而侵入肥前松浦郡,同月18日,又更深地侵入到博多湾内。

以肥前松浦党的武士为首的九州御家人,在守护少经资指挥下,大力奋战。但因日本骑马武士的个人战法,对元军的步兵集团战法以及日本人从未想象过的枪炮,使日军失利,不得不暂退却到大宰府附近。但元军有个重大弱点,这就是被元朝驱赶来的高丽人,毫无斗志,而强迫他们造的船舶也是不坚固的。元军即使穷追日军,但也不在陆地宿营,夜里仍返回舰队。该夜适遇大暴风雨,元舰沉没200余艘。残余元军就此撤走,日本遂幸免于难(文永之役)。

幕府为了防备元军再来,令在西国有领地的御家人统统返回领地,并不问公家领地还是庄园,连非御家人的武士也进行了动员。这期间,元朝灭亡了南宋统一了中国。公元1279年(弘安二年)再次催促日本朝贡。北条时宗不仅拒绝了这一要求,在镰仓斩了元使,还积极筹划远征高丽。正在准备期间的公元1281年(弘安四年),元军分成东路军4万人和江南军10万人再度来犯。日军正在阻击先到的东路军登陆时,江南军也到了。闰七月一日,元军尽全力攻博多。但该夜又遇大暴风雨,元舰4000余艘中得免于沉没的仅为200余艘,兵员丧失五分之四以上,遂败归(弘安之役)。

胜利的条件与战争的影响

这时的元军甚至连农具都准备了,具有长期占领的打算。但其内部有着与上次同样的弱点。强迫高丽人与汉人造的船舶不坚固,在陆战中无敌的元军,在海战中却不得不依靠对元军心怀怨恨的宋朝降将的指挥。相反,日本方面,西国武士们为保卫自己领土的决心是很大的。北条时宗以其统率力,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地不问公家领地还是庄园都动员了兵船、粮食与武士,很好地阻击了元军登陆,致使偶然的大暴风雨成为元军全军覆没的条件。如果这一来犯发生在平安朝的院政和摄关政治之时,果真能持续到暴风雨使元朝的船舶沉没吗?另外,如果日本与中国大陆陆地相连,就不会产生元军依靠高丽人与汉人渡海的这种弱点。那么,日本恐怕就不免要被征服了。日本得以克服空前的外患,是由于这样一种历史条件,即日本有着当时元军海上运输力无法克服的岛国这样一种地理条件,以及当时日本社会已经摆脱了无能的天皇与贵族统治,并已创建了有着新兴武士阶级朝气蓬勃的社会。

但是却不能将这时武士们的奋战与现代化的爱国心作同日语。因为他们是为他们的领地而奋战的,而在西国无领地的御家人,也未必是欣然踊跃地响应幕府的动员。而且,西国的武士们,在战后还为争夺赏赐而互相推搡。由于不是一场打倒敌人剥夺其领地的战争,因而就没有可作为赏赐的土地。幕府难于处理。而且,幕府本身还利用这次外患扩张北条氏一族的势力。在“文永之役”前后,以防备蒙古来犯为名,将中国译者注:指日本地理区划“中国地方”,包括今之冈山、广岛、山口、岛根及鸟取各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