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确实得敢冒险,吴晶就属于敢冒险的人。她拿下土地后,对整个小区进行分割外包,招了五六个挂名的小建筑商,门市、房屋刚建起来,就抵押给了担保公司,拆借高利贷。对建筑商的工程款,也没什么高招,就是拖欠。整个开发项目的资金,就是房子没盖好提前预售融资一部分,高利贷借一部分,工程款拖欠一部分,才把小区建了起来。
伟龙房地产挂牌成立后,覃大伟和严子龙都对我寄予很高的厚望。覃大伟很少过问公司的事情,决策上的事,都是我通过电话和他沟通。而严子龙在决策上,对我也是言听计从。
整个伟龙地产,其实相当于就是我的,我一个人说了算,基本上我怎么想,就怎么做。严子龙很少能提出什么不同意见,所以每项决策都非常容易达成共识。
一个很浅显的道理,看似容易,往往没那容易。公司的每项决定基本上用不了几分钟就能成形,但接下来是四处碰壁。
伟龙地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房地产方面的实践经验,懂得最多的是我,但全是从书上学来的,拿到现实中去应用,发现很多地方格格不入。我知道该找政府要土地,可是怎么找、怎么要,一点经验都没有。严子龙也因为土地的事情找过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但效果明显不大。
早年在深化公司的时候,看过赖三毛、庭有才,甚至深化置业拿地,都是靠融资找政府拿地,再抵押融资,空手套白狼,完成原始资金积累。但事实上这一招早已过时,余秀秀说得很对,房地产经过多年不断地调控,已经相对规范,不可能再这么做。
从书上了解到的,开发商拿土地,主要有三个途径。
第一个是“招拍挂”。现在发达城市特别是一二线城市,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出让土地的,想要通过这个途径拿地,就得有钱。毫无避讳地讲,“招拍挂”其实就是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之一,许多天价“地王”,都是在“招拍挂”的形式下产生的,是有钱人玩的游戏。
第二个是定向挂牌。这个在不发达城市较为多见,特别是北方,走招商引资路线,事先通过与政府沟通,做好公关,然后再挂牌程序,获得土地的开发权。
第三个是合作开发。与有一些有土地的人或者单位,谈妥合作利益分配条件,在此基础上开发房子,共同受益。
在小县城待了有一段时间,情况也有些了解,对伟龙地产这种小公司而言,只有走第二、第三两种途径。
进入房地产行业,是一种探索,也是对自己以前一切意识空想的否定。在没进入这个行业之前,我很多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盖房子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我原本把行业结构比喻成一个金字塔,房地产是塔尖,而建材商、建筑商都在塔尖下。但严格来说,房地产还不算塔尖,坐在塔尖的人,应该是政府。
开发商想做生意,就必须拿土地,而土地的所有者是国家,政府就是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开发商要土地,更多的只能依靠政府,在一级市场上获得土地。
市场价格是由供需条件决定的,任何的炒作只能在短期内作用一时,无法支撑市场的长期走势。房价不断地上涨,根源就在土地,伟龙地产一开始也在土地问题上到处碰壁。
通过我的观察,中国已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贫困县,不论大江南北,到处都充斥着资本财团的影子。可以说,资本的泛滥,让土地成为抢手货,土地更加紧缺,而政府也在土地项目上大发横财。
我刚到小县城的时候,许多棚户区都在进行改造,大面积的拆迁致使县城的房源出现紧张,房价从每平方米一千七八百块开始上涨,到伟龙地产成立后,每平方米涨到了两千块左右。这种上涨我认为是正常的,也是可以接受的。供求不平衡直接推动房租上涨,房租上涨又直接推动了房价上涨,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但后来小县城的房价上涨,就有点不可理喻了。
伟龙地产没拿地前,因为没有经验,大家都保持谨慎的态度,我也是。相比于覃大伟和严子龙,我是摔倒过的人,每走一步都要格外谨慎,别说摔,就算坐地上都坐不起,所以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扫雷似的摸索前进。
严子龙的建议是,找个有开发经验的人或者小公司合作,拿块地搞共同开发。我认为投石问路也是比较好的办法,一来可以通过共同开发学习经验,二来能够熟悉政府关系门路,为将来独立开发奠定基础。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