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经理才能独立思考,并按照理智和逻辑把握公司的航程,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为公司谋利呢?巴菲特也告诉我们,就是那些不盲目模仿别的管理者行为的经理,不盲目跟随“领头羊”的经理。如果资金的配置是简单而有规律的,为什么资金的配置还会出现不合理?如果经理们站出来承认错误并由此获得理智和信誉,为什么年终报告只报喜不报忧呢?巴菲特说,这里有一种被称之为“机构强迫命令”的力量,一种田鼠似的企业管理趋势。
如果这三个原则都不太奏效,巴菲特还有几步高招。一是审查公司前几年的年报,特别是当时管理层对未来战略的看法;二是将当时的规划与今天的结果比较,看看其实现了几分;三是将前几年的战略与今年的战略比较,看看有哪些观念上的改变?最后就是将我们感兴趣的公司的年报与同行业其他类似公司的年报比较,比较相关的业绩也能产生真知灼见。
管理三原则在中国现阶段的股票市场还远未体现出来,原因在于如下几点。一是因为经理人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经理人诚信问题大打折扣,这家公司搞垮了又换一家公司继续干;二是激励机制还未建立和完善,干好了奖励不大,干砸了就得丢掉乌纱帽,谁也不愿意去冒那个风险;三是法制建设远未完善,即使有内部人行为、损公肥私,只要把上面打通、把下面抹平,没人告没人管,即使告了也白告,你好我好大家好,最后还是百姓遭殃。所以,中国的股票投资者很少去关心公司管理层,但这种对管理层关注的趋势不可逆转,也是根本的方法。
巴菲特评价公司使用的是财务原则,而非经济附加值的原则。他在考查公司业绩进行价值投资时,仅仅选择的是那些收益高于资本成本的公司,并且要求公司总体每年增长率不低于15%。
在具体的指标选择时,不是考查所有的财务指标,而是有重点地选择几个主要的指标进行考核。一是净资产收益率,即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因为净资产收益率可衡量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它弥补了每股税后利润指标的不足。二是企业利润占GDP的比例,即全部上市公司的利润占GDP的比例,一般为4%。因为股市的增长不可能长期超过GDP的增长,上市公司只有当利润总和超过GDP适当的比例才有可能让股价获得高增长。三是股票分红派现率,即每股分红数除以买入时股价,因为这个数字是体现投资股票与投资债券之间的收益比较,当派现率接近或者超过国债利率时,才值得进行投资。四是盈利增长率,即企业每年利润增长幅度,因为只有能维持利润高增长的企业,才能在未来获得股价的高增长。
此外,巴菲特选股时,还特别注重公司的现金流量,拥有充足的现金流的公司一般都是那些经营良好、管理有方的公司。而且,好的公司还常常能够有效地运用这些现金,比如偿还并降低公司的负债,或者回购公司在外的流通股,从而进一步提高股东回报率。
巴菲特在购买股票时,特别注重股票的现行价格。巴菲特的市场原则就是通过无风险利率把股息折现,从而估算出股票的内在价值,并将它与股票的现行价格相比较,从而估算出股票的安全边际。
一旦巴菲特估算出企业的价值,下一个问题就是注意股票价格。巴菲特的原则是,只有在某个企业能以显著的折扣购得时,他才会买下它。巴菲特以两种方式处理这个问题。首先,他只盯住具有简单和稳定性特点的企业,来增加他正确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机会。其次,他坚持自己购买一家公司的购进价格和他计算出的企业价值之间一定要有安全边际。这个安全边际的缓冲效果将会保证投资者不受到公司未来现金流量变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