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端由心始。当别人都说俞敏洪太冲动,把自己推向绝路时,只有俞敏洪自己才明白,“置之死地而后生”才是高招。
其实,俞敏洪清楚地认识到在做培训和教师之间的得失利弊。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在做培训和教师之间,前者的发展机会更多,拓展空间也更大,单看收入也更为可观——当时俞敏洪的月薪不过120元,而在外讲课的收入却远高于工资。俞敏洪一直追求的就是挣钱出国,无论是在民办学校教英语,还是后来自创“新东方”,当时的目的都还只是为了赚钱去国外。“我办新东方前两年的目的都是为了出国,当时就想着赚个一两百万的去美国读书。”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到1995年。
三次为留学而战的经历使俞敏洪对各种GRE、TOEFL考试了如指掌,加上他多年的英语教师经验及在各种辅导班兼职的经历,使他在英语培训行业如鱼得水般行走自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俞敏洪而言,在培训班干与在北大干只是换了一个地方,他从事的依然是老本行。并且,如果继续在北大守着那点微薄的工资,他的出国梦恐怕永远都只是一个绚丽得如同泡沫般的梦想。
以俞敏洪的经验,加上他的经历,办培训班虽然看起来是白手起家、困难重重,但是却潜伏着巨大的成功的可能性。认准了这条路,坚守着出国梦的俞敏洪,把这次处分当做契机,当做一个前途无限的好机会,所以才义无反顾地迈出了北大校门。
“燕图樊首赵国刀,壮士未还斩秦腰。明晓贯虹白日事,偏从虎穴走一遭。”流传两千余年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今天已经完全化为集智慧、勇气和胆略为一身的精神图腾。而这种精神恰恰昭示着俞敏洪敢于放弃和勇于出击的精神。然而,迈出了北大校门的俞敏洪毕竟两手空空。
白手起家绝不是空穴来风,它是一个人全部能量被机遇点燃、释放的过程。古往今来,多少成功人士从一无所有做起,白手起家。拥有的财富越多,背负的包袱也就相应的越重,就越害怕失去,越容易变得裹足不前,也许一无所有更能激发人的斗志和潜能。“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像俞敏洪自己所说的那样,创业应该有一无所有的准备。人总是有惰性的,如果可以找到安逸的生活,便很少会有人敢于冒险去创业。只有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人才能竭尽全力。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居无定所,就是这种绝境把俞敏洪逼上了创业之路,成就了今天的新东方。
第一步总是最难迈出的,多少资质上佳的青年只因臆想远方无数的坎坷沟壑,因畏惧周遭闲人喋喋不休的讥嘲和冷语,终于黯然退出。俞敏洪后来事业辉煌,如火如炬,但是留在他心底的,还是创业初期的苦辣酸甜和点点滴滴。
俞敏洪的起步是艰难的,他过着捉襟见肘的困顿生活,忍受着寄人篱下的心灵折磨,但是他的生活态度是乐观的,对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他终于走到了属于自己事业的前台,变成了生活中的主角,他开始的,是一种新的生活,而这种新生活必将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俞敏洪收获的第一朵“花”就是他在家庭中地位的提升。在这种居无定所的动荡生活中,在绝望中苦苦挣扎不放弃希望的执着中,妻子看到了俞敏洪的另一面,不再骂他“没出息”了,他也不再是“妻管严”了。妻子变得体贴有加,由事事管束、指责,变成了时时的支持帮助。当俞敏洪为了备课而翻破两本《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时,看着遭逢侮辱打击、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为了出国而拼命创业的丈夫,俞敏洪的妻子所做的就是尽量多体贴丈夫、尽量帮助丈夫。于是在俞敏洪备课时,她就在灯下帮忙抄写备课手稿,俞敏洪的成名作“GRE江湖宝典”——《GRE词汇精选》就是这样诞生的。
俞敏洪像水一样绕过北大处分的心理雷区,开辟了新的生活、新的天地,把自己置于绝望的处境中,又在绝望之中抓住一线希望,执著地耕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