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入仕翰林院(1)

蔡元培传 作者:崔志海


自隋唐以来,特别到明清两朝,科举入仕几乎是所有读书人的人生道路。蔡元培也不例外。尽管他在1883年考中秀才后不再治举子业,自由读书,但他当时毕竟还是一个传统的读书人,没有也不可能逸出科举入仕的道路。

与其他莘莘学子相比,蔡元培在科举道路上虽称不上少年得志,一举成名,但还算顺遂。1885年,在考中秀才两年后,蔡元培第一次离开绍兴城,随六叔一道,前往杭州参加乡试。乡试分三场进行,第一场考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第二场考五经文五篇,第三场考策问五道。蔡元培三场考卷的评语都不错。第一场的评语是“首艺安章宅句,不落恒蹊;次跟定章旨,语无泛设”,文笔“充畅”,诗亦可。第二场的评语是“一律清顺”, “引证宏博”。第三场的评语是“词意整饬”。 但奈何僧多粥少,竞争激烈,蔡元培这次未能考中。据9月21日的《申报》所载,浙江参加本科乡试的多达10600多人。对于这次考试竞争之激烈,蔡元培晚年谈及此事,仍记忆犹新,他说,当时的情景是“集万余人于考场,偶有神经错乱,于试卷上乱写情诗或漫画杂事,甚而至于自杀的”  。1888年,蔡元培又到杭州参加过一次乡试,但也未能考中。1889年,光绪皇帝亲政举行恩科,蔡元培即在这次恩科的乡试中考中举人。是科浙江省中式者共155人,蔡元培名列第23名。同科中除同学徐维则、王佐、童学琦外,还有张元济、汪康年、汪大燮、胡道南等。蔡元培后来在从事文教活动中,与他们都有程度不同的联系。

中举后,蔡元培在科举的道路上继续攀登。1890年的早春二月,他与徐维则一道,北上京城,参加为光绪皇帝亲政举行的恩科会试,一举告捷。据说,蔡元培此次会试中的,系幸得房师军机章京王颂蔚和主考官、刑部尚书孙毓汶的鼎力推荐。王颂蔚阅蔡元培首场试卷不类八股文,即奇之,及阅二、三场卷,认为渊博无比,大为欣赏,“乃并三场存之,且为延誉”。 主考官孙毓汶也颇替蔡元培说话。蔡元培在试卷文中有“耳也者心之泽,躬之督也”一语,有考官便问:“躬督有来头么?”孙则回答说:“这何必有来头。”  结果,在本科录取的327名贡士中,蔡元培列第80名。

按清代科举制度,会试中式录取贡士后,还需经殿试合格,方能称进士出身。贡士倘若丁忧或别的原因,不能参加本科殿试,可说明缘由告假,准许在下科补试。蔡元培未参加本科殿试,其原因并非如过去有人所说的,怕所写文章无人赏识,而是考虑到自己的书法不合要求,主动要求留待下科殿试。案当时殿试首重书法,并以楷法端正庄雅者为上选。对此,蔡元培在《自写年谱》中讲得很清楚。他说:“因殿试朝考的名次均以字为标准,我自量写得不好,留俟下科殿试,仍偕徐君出京。” 蔡元培的同乡、监察御史李慈铭在四月十三日(5月31日)的《郇学斋日记》中也说:“蔡进士来,沈进士(宝琛)来,两生皆年少未习楷书,故不待复试而归。”

在回家经过三年的准备后,1892年3月,蔡元培重到北京补行殿试。依清制,殿试分一、二、三甲:一甲三人,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进士经过殿试取得出身后,还须再应一次殿廷的考试,叫做朝考。然后再根据朝考的成绩,结合殿试及复试的名次,分别授衔。除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外,二、三甲进士最优者授翰林院庶吉士,其余的分任各部主事、中书及知县等职。蔡元培先在保和殿补复试,被列为第三等,接着参加殿试。清代殿试素来只重格式和书法,不重内容。但蔡元培在《殿试策论对》中却颇有一些新意。如在一道关于西藏历史沿革及地理状况的题目中,不少贡士面对试题膛目结舌,而蔡元培则如数家珍,指出“唐贞观八年,吐蕃弄赞遣使来朝,是为通朝贡之始”,并详述西藏的山川地理,表现出渊博的史地知识。在以何法治理国家问题上,蔡元培大胆提出“以儒学为天下大经大本,而天网罗百家,以兴庶绩”。他说:“窃惟诸家之书,宗义不同,而观其会通,百虑一致,相反而相成也。……臣伏愿皇上通万方之略,致知一之微,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因阴阳之大顺,因时为业,无所不宜。至于设官分职,各搴所长。习形法家言者,使之正方位,蠡华离。习名家言者,使之定考格,条家法。习农家言者,使之录民天,会国用。习兵家言者,使之经五事,度九地。康事兴功,布同日进。……会归有中,御衡不迷。则我国家亿万年有道之长基此矣。”  这段策论初步反映了蔡元培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思想特色。

据蔡元培本人所说,他在殿试中既“没有拘格式”,在中贡士后三年中“也并没有习字”,他此次得以金榜题名,是因为得到了阅卷大臣工部左侍郎汪鸣銮的赏识。有位阅卷大臣评论他的书法不合馆阁体,汪鸣銮则出来为之说话,称他是学黄山谷的。结果,蔡元培被录取为二甲第34名进士。本科二甲共132名。根据清制,补行殿试者,例不得入一甲。故蔡元培得列二甲,已是最好的结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