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主编《竞业旬报》(1)

胡适 作者:白吉庵


1906年夏,胡适考入了中国公学。这所学校是一部分留日的归国生创办的。1905年日本政府接受清朝反动政府的要求,禁止中国留学生在日本进行革命活动,故于当年11月以文部省名义公布了《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中国学生认为是侮辱中国,群起反对,并停课返国。次年2月留在上海的归国留学生向各界募捐,自己办学为国争光,于是创办了这所学校。该校名有消除省界,民办学堂之意。那时青年人心理一般崇信共和,所以学校章程采取民主共和制度:发起人是学生,办事员是学生,读书的也是学生。其中老师和学生大多是革命党人,他们朝气蓬勃,穿洋装、剪辫子、用普通话教学,这些在当时都是与众不同的。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公学在社会上颇受封建势力之仇视。当时学校的教师有于右任、马君武、沈云翔等人;学生中有但懋辛、熊克武、饶辅廷等人,他们都是同盟会会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的中坚分子。然而学校开办一个半月后,经费告罄,无法可想;创办人万分着急,其中湖南益阳的姚弘业激于义愤,于3月13日投江自杀。生前留下遗书说:“我之死,为中国公学死也。……愿此一点灵魂与中国公学共不朽!”他的遗书在报上发表后,引起社会震动,人们向他表示敬意:“南洋华侨胡子春,还有一个姓林的,激于义愤,次第捐洋数千元”。是年胡适也正因为读了这个遗书,受到极大的感动,而报名投考中国公学的。

胡适入学考试的作文题目是“言志”,总教习马君武看过他的试卷后,甚为惊喜,拿去给别的老师传阅,大家都说为公学得了一个好学生。那时他在同学中年纪算是比较小的一个,大家把他当作小弟弟看待,给他看《民报》,也不强迫他剪辫子。胡适在中国公学三年始终没有把头上的小辫剪掉,而且也没有人来劝他加入同盟会。后来但懋辛告诉他说:当时学校里的同盟会员商量过,大家认为你将来可以做学问,要爱护你,所以不劝你参加革命的事。虽然如此,但有些活动还是许他参与的。胡适回忆说:“我当时英语比较还好,记得有天夜晚已经就寝,同学们将我喊起来,要我到海关办交涉,因为有位留日的女学生从日本回国,为革命党运送武器,箱子藏有大批的手枪炸弹,被海关扣下来,我便冒险的前去交涉,但后来实在无法可想,只好不谈东西,将人营救出来作罢。”可见当时的中国公学,实际上是一个革命机关。

由于环境的关系,胡适入学不到一个月,就由一位同宿舍的同学钟文恢,介绍加入他们办的“竞业学会”。钟是会长,会员中大多是革命党人。该会的宗旨是;“对于社会,竞与改良;对于个人,争自濯磨。”为了鼓吹革命,他们办了一个白话报刊,叫《竞业旬报》,宗旨是;(一)振兴教育;(二)提倡民气;(三)改良社会;(四)主张自治。决议用白话文做宣传,要把他们的主张传布到小学生中去,从根本上做工作。该报1906年10月28日创刊,主编是湖南醴陵傅君剑。在第一期上有位会员以“大武”的笔名发表了一篇《论学官话的好处》的文章,他说:“诸位呀!要救中国,先要联合中国的人心。要联合中国的人心,先要统一中国的言语,这才是变弱为强的下手第一着。……”在别人的动员下,胡适也用白话文宣传科学知识,写了一篇《地理学》的文章在这期上发表。他说:“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都说这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谁知这话竟是大错……譬如一个人立在海边,远远的望着来往的船只。那来的船呢,一定是先看见他的桅杆顶,以后方能看见他的风帆,他的船身一定在最后方可看见。那去的船呢,却恰恰与来的相反,他的船身一定先看不见,然而看不见他的风帆,直到后来方才看不见他的桅杆顶。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那地是圆的,所以来的船在那地的低处慢慢行上来,我们看去自然先看见那桅杆顶了。……诸君们如再不相信,可捉一只苍蝇摆在一只苹果上,叫他从下面爬到上面来,可不是先看见他的头,然后再看见他的脚么?……”这是他用白话文写的宣传科学知识的文章,他说:我做了一个月的白话文,胆子大起来了,忽然决心要做一部长篇章回小说,题目叫做《真如岛》,用意是破除迷信,开通民智;第一回登在“旬报”第三期上,回目是:“虞善仁疑心致疾 孙绍武正论祛迷”。虞是孙的舅父,家私富有,好施舍行善,膝下无子,非常迷信。一天得了重病,自信不能活命。因为曾算过命,说是今年54必有大灾,过不去了。这时恰逢外甥孙绍武来看他。孙不仅读诸子百家的书,而且常看新出版的书,故知道一些科学道理。他认为今日舅父生病,不过是外感风寒而已,于是劝他服药,另外从心理上帮助他克服迷信思想。经过他一番解释,吃了点药,后来病果然好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