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石璋如回忆当时傅斯年作学术报告的情况说:
白天向各方接洽,夜里在大礼堂作学术演讲,上自天文,下至地质、科学、哲学、文学、史学,无所不涉. .尤其于考古学、古生物学,更为精详的发挥,一讲两三个钟头毫无倦容,并且让大家提出问题,当场给以解答。虽然大雪盈尺,而来听讲的人则大礼堂几乎不能容纳。[1]
傅斯年在河南省活动月余,殷墟考古发掘才得以继续进行。他曾很有风趣地说:“为了这件事,我把鼻子都碰瘪了!”后来李济评论这件事情说:“这件事若不是傅先生办,别人也办不下来,而安阳的田野考古也就做不下去。”[2]
1931年3月,李济率考古工作队再赴安阳,对殷墟进行第4次发掘,发掘范围从小屯向东扩展到后岗,向西扩展到四盘磨。4月底,傅斯年到发掘现场进行视察,3日后返回北平。1932年11月,傅斯年在李济的陪同下第三次来到安阳,察看了刚刚发掘出的商代房屋遗址。这个遗址位于小屯村附近,夯土台长60余米,周围有柱础。明晰地展现出殷人的居住遗迹。而后他又前往河南浚县,视察史语所考古组发掘的卫国大墓。1935年春,史语所考古组对殷墟进行第11次发掘,参加这次发掘的工作人员、民工等共300余人,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发掘。5月中旬,傅斯年再次来到发掘现场视察,同时前往的还有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等人。这时,在西北岗发掘地,西区的四个大墓已快挖到底部,东区的400多座小的墓葬也正在挖掘,虽然这些墓葬均曾被盗掘过,但残留的古器物仍然十分可观。比如高90厘米的大牛鼎,稍低一点的大鹿鼎、大圆鼎,各种车马器、兵器、礼器、饮食器、装饰品,还有大量的车坑、马坑、象坑、鸟坑、人头坑、无头葬坑等。面对这样宏大的发掘现场和各种精美的出土器物,伯希和不断地发出惊叹和赞美。两天以后,傅斯年离开安阳返回史语所。
自1928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以前的10年间,在傅斯年的领导下,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对安阳殷墟共进行了大小15次发掘。其中对小屯殷代帝王都城的发掘12次,侯家庄西北岗殷代帝王陵墓发掘3次,另外还发掘了殷都近郊、洹水西岸的殷代遗址12处。除出土了大量甲骨片和铜器、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外,还发现了宫殿、窖穴和陵墓遗址,收获至为丰富。他们的发掘虽因抗日战争的爆发而中止,仅仅这15次发掘所得,便已震惊海内外,在上世纪世界田野考古史上堪称为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1] 石璋如《考古工作》,转引自傅乐成《傅孟真先生年谱》,见《傅斯年全集》第七册,(台)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版,第284页。
[2] 李济:《创办史语所与支持安阳考古工作的贡献》,《傅孟真传记资料》(一),(台),天一出版社1979年版,第1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