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政治舞台自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就没有平静下来。
清朝统治被推翻、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袁世凯篡权、军阀混战、段祺瑞执政……走马灯式的政权更迭及划地为界的军阀割据,显示着中国政局的动乱,也宣告了封建一统天下的动摇。剪掉了象征封建统治的辫子的中国人,虽然还拖着沉重的无形辫子,但人们终究从封建统治下获得了一定的自由,资产阶级倡导的民主、科学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都开始在这个古老的社会激荡。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起点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对包括王明在内的一代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0年夏,王明考入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简称“三农”。
“三农”是1919年3月由安徽省教育界进步人士朱蕴山 等人创办的一所新型学校。校址设在六安县,是当时安徽省著名的中等专业学校。在新校址落成庆祝大会上,音乐教师还作了一首《校庆歌》:
“欢喜,欢喜,欢喜!吾校有根基。校舍幢幢起,望岳依城临沛水。农村实习所,宽阔天与比。冈陵上,田野中,亭台下,池沼里,开展天然利。……”
“三农”是一所四年学制的中等专业学校,招收高小毕业生和同等学历的私塾生。第一年是预科,第二年开始分农、蚕、林等科。由于“三农”是省立学校,实行公费就读,所以,王明等家庭困难的学生都很愿意报考“三农”。
“三农”校长沈子修、学监桂月峰和文读朱蕴山都是老同盟会会员、激进的民主派、安徽省著名的教育人士。他们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决心冲破封建思想的禁锢,按照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办学,遂邀请了一大批有识之士出任教员,使“三农”开办后就在安徽省教育界刮起了一阵新风。当时,来校任教的名师有:国文教师钱杏邨(阿英)、英文教员苏章之、数学教员晏荣伯、经济学教员李晴峰、体育教员沈硕亭、农林业管理教员江伯良、村政建设教员乐天宇等等。由于学生踊跃投考,教师认真执教,短短几年,“三农”就成了安徽省的著名新型学校。
“三农”开学不久,学校就成立了教职工会和学生自治会,并分别加入了省教职工联合会和省学联。学校决定重大问题时,都要征求这两个组织的意见。学校提倡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师长的新风。
“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浪潮也冲进了“三农”校园。在这股浪潮中,朱蕴山通过旅外同乡和芜湖科学图书社购进了不少进步书刊,如《新青年》、《新潮》、《独秀文存》、《唯物论基础知识》、《共产主义A、B、C》、《赤都心史》、《俄乡记程》等。他还在校内组织了“读书会”,组织师生学习进步书刊,宣传马列主义,主张“以俄为师”。国文教员钱杏邨②在课堂上公开宣传十月革命,介绍列宁、高尔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革命事迹和文章,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王明于1920年下半年,作为“三农”第二届学生,考入“三农”学习。同班同学有王逸常、桂尊夏、桂尊秋等人。他们非常要好,还曾“调兰谱”。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