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走向赤俄的中国记者(2)

解密档案中的瞿秋白 作者:张秋实


 

5.与苏俄和共产国际结缘

下定北去“饿乡”的决心后,瞿秋白便在亲友的反对声中,去俄专办理了退学手续,俄专还差半年就要毕业了。1915年,他在常州中学因为家穷而提前半年辍学,没有拿到中学毕业文凭;1920年为了去俄国,瞿秋白又是提前半年退学,没有拿到俄专专科毕业文凭。

瞿秋白在忙着办理出国手续、做着准备工作的同时,逐一向亲友们辞行。他最先想到在山东济南的父亲瞿世玮,于是风尘仆仆地赶到济南与在那里谋生的父亲话别。瞿世玮离开常州后,寄居在曾任山东乐陵知县现已赋闲在家的同乡王璞生家里,给王家的孩子当家庭教师。王家住在济南大明湖南岸的娘娘庙街。当瞿秋白敲开王家大门,见到寄人篱下的父亲时,心中感慨酸楚,五味俱全。长期穷困潦倒、孤寂无依、忧病煎逼的生活,使年近花甲的瞿父显得格外苍老。他知道儿子的决心,因而并不强烈地反对瞿秋白远行,他说:现在世界交通便利,几万里的远路,也不算什么生离死别。因此他只是叮嘱儿子:你这一去,要随处自去小心,不要忘记了自身的职责。你仔肩很重呵!说得瞿秋白心头发热,含泪与父亲依依告别。接着瞿秋白又到京津两地的亲戚家里辞行,远在江南的幼时伙伴,不能握别,只好写信一一与之告辞。最让他不舍的是堂兄瞿纯白,这位用“家族的旧道德”培育他的堂兄,开始坚决反对他到俄国去,后来见他去意已决,也就不再强留。他谆谆告诫瞿秋白到俄国后,要专心研究学问,不要半途而废。说得瞿秋白眼含热泪,低徊感慨不止。

瞿秋白明白:堂兄的支持和成全,无疑将成就他入俄的志愿,即“担一份中国再生时代思想发展的责任”。

临行前,瞿秋白还忙里偷闲地参加了朋友们的送别聚会。10月15日晚,他到王府井南口的北京饭店,面见苏俄远东共和国代表优林,办理出国护照。然后,带着一身北京深秋夜风卷起的街尘,匆匆忙忙赶到好友耿济之家的客厅。此时,耿家客厅的窗前长方形木桌上,已摆放着几大盘花生、蛋糕、糖果,还有香烟。耿济之、郑振铎、瞿菊农、郭绍虞、郭梦良、郭叔奇等朋友正等候在耿家,为他举行送别聚会。大家看着瘦弱的瞿秋白,想到他连一件皮大衣都没有,担心他忍受不了北方的严寒,有的还想劝他放弃赴俄的打算。但是瞿秋白像个把一切困难和顾虑都不挂在心上的老有经验的战士,他冷静而又热烈地对朋友们说:思想不能这样紊乱下去,我们要对自己心灵的要求负绝对的责任。唯实的理论在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安排了几千万年的基础,用不着我和你们辩论。我们各自照着自己能力的限度,适应自己心灵的要求,破弃一切去着手进行吧。我现在有了我的饿乡了——苏维埃俄国。俄国怎样没有吃,没有穿,饥,寒,暂且不管,他始终是世界第一个社会革命的国家,世界革命的中心点,东西文化的接触地。我已经决定走了,一切都已预备妥帖,明天就动身。我们各自勉励努力前进吧!

这天晚上,瞿秋白脸上的神采,使朋友们忘记了他那瘦弱的身体。

第二天,10月16日早晨,瞿秋白同李宗武、俞颂华一起,在瞿纯白、瞿菊农、郑振铎、耿济之及亲友们的佩服、羡慕和送别的目光中,登上了北去的列车。接着,三个第一批前往苏俄的中国报社记者,被哐啷哐啷启动的火车载着离开了京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