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维经斯基打算安排瞿秋白到共产国际海参崴局工作的同时,刚刚从中国回莫斯科的马林(图17),也把注视的目光投到了瞿秋白的身上。当时,正在莫斯科的马林与陈独秀草拟了一份国民党改组计划。在这个计划中,马林提议瞿秋白担任国民党中央“联络部部长”和国民党“上海支部部长”,以及国民党中央日常工作的负责人之一,准备赋予瞿秋白以重任。
瞿秋白同时进入维经斯基和马林的视野,表明共产国际对瞿秋白非常熟悉、了解,也非常信任和重视他。
5.跟随陈独秀回国
1922年11月5日到12月5日,共产国际四大召开。会议先是在彼得格勒开幕,接着移至莫斯科继续举行。在此期间,红色工会国际二大和青年共产国际三大相继召开。中国共产党派出由陈独秀(代表共产党)、刘仁静(代表青年团)、王俊(代表工人组织)等人组成的代表团出席了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特别是二大加入共产国际以来,第一次正式派遣代表团参加共产国际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丰富共产国际二大所确立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进一步实施东方路线。出席大会的有65个代表团,代表62个国家。会议通过了陈独秀和维经斯基等参与起草的《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
陈独秀为共产国际四大提供了两篇报告,一篇是《中国的政治形势》,共分为四个部分,即中国军阀统治的由来、奉直战争之前的时期、奉直战争之后的时期、未来前景;另一篇是《中国的政治派别和反帝统一战线的口号》。刘仁静(图18)根据陈独秀的意见在会上作了关于中国形势的报告。报告谈及中国共产党决定和国民党建立反帝统一战线。他说:
要在中国消灭帝国主义,就必须建立反帝的统一战线,我们党根据这一原则,已决定和国民革命的政党即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其形式是我们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参加国民党。通过这样的形式,我们想要达到两个目的:第一,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在国民党内许多有组织的工人中进行宣传,把他们争取到我们这边来;第二,我们只有把自己的力量同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结合起来,才能打击帝国主义,我们打算在组织群众和通过宣传说服群众方面和国民党竞争。如果我们不加入国民党,我们就会孤立,我们所宣传的共产主义就会是一种虽然伟大崇高,却不能为群众接受的理想。
但是,陈独秀和刘仁静的报告并没有得到共产国际领导人的肯定,相反拉狄克在他的报告中严厉地批评了中国党。他指责中国同志“把事情看得太美好”、“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他对坐在台下的陈独秀等中国代表说:“那里有许多我们的同志把自己关在书斋里,研究马克思和列宁,就像他们从前研究孔夫子一样。”最后他大声地向陈独秀等人要求:
走出孔夫子式的共产主义学者书斋,到群众中去!不仅到工人群众中去,不仅到苦力中去,而且也到已被这一切事件激动起来的农民群众中去。
大会期间,瞿秋白作为中共代表团的翻译,一直随同陈独秀口译会议讲话和笔译文件、大会简报。由于朝夕相处,配合密切,瞿秋白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理论素养和个人能力,以及精熟的俄语翻译水平,新生苏维埃国家对他的革命熏陶和他撰写的旅俄通讯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同时作为中国共产党员,瞿秋白熟悉十月革命和苏俄各方面的情况,认识苏共领袖人物,也非常熟悉共产国际方面的事务。所有这一切,使陈独秀对瞿秋白不仅产生了很好的印象,而且十分赏识并寄于厚望。而瞿秋白旅俄之前曾经在北京大学旁听过陈独秀的课,也拜读过他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十分敬佩陈独秀的思想和学识,把陈独秀看作是他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老师。因此,共产国际四大一结束,当陈独秀动员他一道回国工作时,瞿秋白欣然遵命,决定告别驻俄特派记者生涯,跟随陈独秀回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