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马未都:幸福需要饥饿感

幸福在哪里?60年百位中国人的幸福记忆 作者:樊鹏


生于1950年代。

收藏家,观复博物馆创办人。

早年下过乡,插过队,当过机床铣工。1969年的时候,马未都兄妹三人跟着父亲登上了北去的列车,启程前往黑龙江省宁安县的空军“五七干校”。“刚到东北的时候,常常会挨饿。因为在北京都是自家做饭,油盐总是有的,但吃‘干校’食堂,首先就是缺油腥。那时候什么都想吃,但什么都吃不上。”马未都回忆说,“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的那种饿的感觉,是今天的孩子们所无法体会的。”也许正是充满了这样的饥饿感,只有小学四年级学历的他,终日浸淫于文章典籍之中,成长为博古通今的收藏大家。

最爱吃小豆冰棍

小时候吃的东西种类少,所以特别爱吃冰棍。那时候卖冰棍还是走街串巷地卖。我们只要听见他嚷嚷,就管家长要钱去。有时候父母高兴,会给你三分钱、五分钱,然后自己跑去买。当时冰棍都非常简单,就是长方形的。三分钱的一般都是红果冰棍,含糖量比较低,比较酸,很硬。一般情况下,它很长时间都不会化掉。五分钱的冰棍一般含糖量高一点。最贵的冰棍现在还有,叫双棒。我们小时候叫鸳鸯冰棍,是加奶油的,我印象中好像是两毛钱一根。那种冰棍家长偶尔会买一回,不会随便买。我们小时候,冷食仅限于冰棍。印象中,我最爱吃的是小豆冰棍。天热的时候,吃上一根,真的是很幸福的事情。

爆米花的乐趣

我们小时候还有一个乐趣,就是看人家爆爆米花。一开始不敢凑前——声音很大,就看他加一点煤加一点炭之后摇。到一定程度了,他拿一个有橡皮口的大袋子,套在爆爆米花的罐子口上,一开。突然一声巨响,响声传得很远。米花全爆在袋子里面,你就拿盆接着。

那时候我们常吃爆米花,为什么呢?因为它简单。你从家里拿碗米就行(我们那时候爆玉米花很少,大部分都是爆米花)。就是从家里拿一碗米,其实也用不了多少。就是一小碗,爆一大堆回来吃。如果喜欢吃甜的,就往里面加一点糖精。我印象中,爆那么一锅,一毛钱几分钱就够了,很便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