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50年代。
作家。
原名杨遗华。青年时期在安徽插队务农并开始文学创作。他的文章给人一种秀中带骨、柔中带刚的感觉,人称“海派智慧”。陈村曾这样自述:“我是个落伍者,既无舞技也不去茶座,连电视都绝少看。在我看来,冬夜躺在被窝中,捧一册好书,身下有条电热毯或脚下有只汤婆子,读到夜深人静,读到东方既白,便是无上的享受了。”
我的少年时代,书店里卖的都是毛主席的文集,连鲁迅的书都很难买到,至于《红楼梦》,那更是奢望,根本不让看。读书只能偷偷摸摸地去抄,你不可以张扬。因为如果一旦张扬出去,你就要害人了,就会有人问你这个东西从哪里来的。大人都不敢把这些东西拿给别人看,但是小孩子就敢,他会偷偷地把那些东西给他信得过的人看。
我认识一个人,他家里有很多书。“文革”的时候,因为他家里没什么问题,所以就没被抄家,那些书全都保留了下来。他就偷偷地拿出来看,他把莎士比亚的书借给我看。我那时候觉得莎士比亚的东西写得很花哨。
我抄过《惠特曼草原记》的正本,共有20万字,大概两百多页,我忘了抄了多久。有时候,别人也帮我抄,比如《约翰·克里斯多夫》。那时候,如果有好的书,大家就一块儿抄。我还曾经抄过《唐诗三百首》。总之,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抄过。
抄书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爱抄书呢?抄书很苦,因为你不是一直有那个条件,如果一本书留在你那儿很长时间你才可能抄。但是,往往书流动得很快。所以,一旦人家来拿你就抄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