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贾樟柯:勇敢地走过去,幸福就在那里(2)

幸福在哪里?60年百位中国人的幸福记忆 作者:樊鹏


叛逆的青春也很美

我在中学阶段不但是文艺青年,还是个时髦青年。有一年国庆晚会,电视里面播放齐秦的音乐电视——《大约在冬季》。齐秦那时候留很长的头发,我觉得好有意思,他好像跟周围的世界是格格不入的。我觉得每个少年都会有小小的反叛心理。我自己也留头发,上高中的时候我头发很长。当时我们那校长的教育思想很有趣,他鼓励学生自由发展。我们每天上5节课,上午上4节课,下午上1节课。之后随便你踢足球还是去图书馆学习。那时候我可以特立独行,这跟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气氛有关系。所以我的长头发,学校老师虽然有很多看不惯,但他们不会把这个排斥为异端。孩子青春期犯这个病那就让他犯吧,也不是什么毛病。我非常感谢我的中学,它鼓励你反叛,鼓励你特立独行,鼓励你尝试,鼓励你做一个有个性的人。日后我选择独立表达都跟这个成长氛围分不开,我的那些价值观都是青春成长期奠定下来的。

寻找青春的目标

我曾经说过,年轻人的思想总是流动的。在矿区你想去县城,到县城想去大城市,到北京想去纽约,到纽约又感觉想回来,没有一个最终的落脚点。但在这个流动的过程中有些人会找到适合的地方,就能实现自我。每一个人的青春都是非常一致的,而每一个人的青春又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不懂这是青春,没有经验。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命运选择,而所有对命运的选择都是青春期的一种分化。

20世纪80年代社会上流行经商。我高三的一个同学,有一天拿了两万块钱回来,是他倒卖钢材赚的钱。在80年代两万块钱可是个大数目。我们班上三十多个男生,基本有一半是做生意的。他们有的没有上大学就直接去开矿,也有的人在天津上大学,上完直接在天津做煤炭的转口生意。那时候大多数同学的兴趣都在经商上面,而且有很多人的确非常成功,现在都身价过亿。

我当时也想去经商。而且我家里面条件比较好,有很多经商的机会,但是我父亲不同意。我父亲说,你必须念大学,别胡思乱想。我学习又不太好,我父亲就说,你去太原学画。为什么学画画?学画对文化课要求低,而且也不用考数学。这样我就去了太原。去太原学画不是一个人生目标,只是为了完成父亲的一个心愿。所以当时整个人生处于一个完全没有目标的状态里面。

但是看了电影《黄土地》后,我觉得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自己想做的事情。当然前面有很多年的铺垫,就是我是一个文艺青年。直到现在人们一直问我:“电影对你意味着什么,或者说电影在你生命里占什么位置?”它对我来说,是我个人的一个出路。就是人生这么一天天过下去,你得有个事情让你乐此不疲,让你能够一直做下去一直有快乐。所以我感谢电影。自从20岁的时候喜欢上电影,我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有目标。

幸福就像是铁路线

这种顿悟式的改变跟我年轻时的一段经历有关。我学自行车比较慢。因为是骑父亲二八加重的那种自行车,我够不着座位,所以一开始学,都是把腿从三角形的主梁里伸过去。我读初一那年,8月15日学会了这种骑法。我为什么记得那么清楚呢?因为8月15日是我妈妈的生日。第二年8月15日我长大了,就学会坐在座位上骑了。我学会坐在座位上骑后,就爱跟一帮孩子一起骑到另一个县城里去等火车。等半天就为了看火车一眼。看到火车挺激动的,因为一个庞然大物就那么滚滚而来。而且铁路线远远地超出我们的视力范围,我们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它带给我们的,一个是它的力量感,一个是它的神秘感。所以这个火车的意象也一直出现在我的电影里面。变成一个代表远方、代表希望的物体。

对于幸福的追求,其实就像是铁路线,你必须选择一条道路,坚持走下去,才会找得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