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 言(1)

领导力沉思录2 作者:刘澜


 

追寻正确的领导力

在《领导力沉思录》的封面上,有这样一行小字:“十位大师全面解答关于领导力的一切问题!”在该书中,我介绍了西方十位领导力大师的思想,并与他们进行了一手的对话。该书2009年出版以来已经数次重印,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如果《领导力沉思录》已经囊括了当今几乎最有影响的领导力大师们的思想,如果领导力的一切问题都已经在《领导力沉思录》中被解答了,为什么还需要这本《领导力沉思录2》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领导力的核心问题尽管在《领导力沉思录》中都已经被精彩地回答过了,但是这些问题就像人生的核心问题一样,

(1)我们必须不停地问,对它们的真理的求索是没有终点的旅程;

(2)我们需要从来自不同文化、不同领域的智者那里寻求启发,从孔子到苏格拉底,从德鲁克到稻盛和夫;(3)在不同的时代和情境,我们所问的重点会有所不同。

具体地说,这本书有五个特点。

东方的领导力传统

在20世纪80年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因为管理是要把人整合起来从事共同的事业,所以管理奠基在文化之上。在德国、英国、美国、日本和巴西,管理人员的任务都一样,可是这些不同国家的管理人员完成任务的方法却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发展中国家的管理人员面对的一个基本挑战是,在自己的传统、历史和文化中找出能发展管理的因素。” 德鲁克认为,日本的经济成功而印度却相对落后的原因,就是日本的管理人员可以把外来的管理观念移植到本国文化里成长。

中国管理者要追寻正确的领导力,必须有文化的自觉性。他们不仅要思考如何把来自西方(和其他的东方文化)的领导力思想移植到中国的文化土壤之中,还要思考把本文化的领导力传统的精华在当今的时代和自己身处的环境中发扬光大。本书的前三章探讨的就是如何运用东方文化中的领导力传统,这是《领导力沉思录》一书所缺失的。

在第一章“儒家式领导”中,史学大家许倬云谈到了自己如何意外地成为“企业医生”。他说,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是个巨大的数据库,可以为经理人参考:“法人公司的历史尚不足200年,而我们有两千年的数据躺在那里无人问津。我们为什么不使用那个更庞大、更复杂,而且有着更明显的革命与变革的轨迹的数据库呢?那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领导力与组织的种种现象。”许倬云认为,不管是奥巴马那样的政治领袖,还是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那样的商业领袖,都需要有历史感,这样才能够有远见,而预见持续不断的变化更是知识领袖的责任。

许倬云多次推荐《韩非子》:“《韩非子》对如何组织官僚机构进行了最成熟的探讨,这正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挑战。他试图说服领导者组织一个理性的架构来治理天下,而不是让单一的某个人群来统治,不管他们是贵族、武士,还是富豪。”然而,如果只向领导者推荐一本书,许倬云会推荐《论语》:“因为《论语》的主题是讨论人性的价值。孔子和他的学生说到的人际交往原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关于宽容和共存的黄金法则。”而基督教的黄金法则是:“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许倬云指出:“这恰恰是美国人的问题。美国人已经领导世界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没有人为此心怀感激。他们的态度是:‘我的方式更好。你们跟随我。’”许倬云还以历史学家的眼光,谈到了领导者的品质为知识、见识和胆识,儒家如何培养领导者,并预测了组织和领导力的未来:组织将从层级制变为多元制,领导力风格将从命令式变为协作式。

在第二章“管理的阴阳之道”中,哲学家成中英介绍了自己所提倡的“中国管理哲学”。成中英认为管理不仅是科学,更是哲学,管理和伦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伦理与管理都具有组织秩序与实践理性功能的作用。管理是用在国家行政或者社会上面,是集体行为。伦理却更注重个人的修养、心性这一块。”“所以我后来讲管理是一种群体的伦理、外在的伦理,伦理就是内在的管理、个人的管理。”成中英提出了管理的“C理论”,C指中国,也指儒家,也指《易经》,也指创新,等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